廚餘回收要落地

25/02/2016 《星島日報》
朱兆麟 劉麗怡

二〇一二年,香港每天有九千二百七十八公噸都市固體廢物,其他接近四成為廚餘。在每天三千六百公噸的廚餘中,三分之二來自家居,其餘則來自其他工商業源頭。如此龐大的廢物數量,不單止是個人浪費問題,更會大大增加處理廢物的挑戰,提早令堆填區飽和。香港的人均廚餘量足足比台北及首爾多上一倍,要減少廚餘廢物量,到底可以做什麼?

二〇一二年年,政府成立「惜食香港運動督導委員會」,及在之後一年開始「惜食香港運動」。在二〇一四年香港固體廢物監測報告中,整體廚餘量下趺了百分之零點三,雖說是個好開始,但仍和政府目標(在二〇一七至一八年,減少百分之五至十廚餘)相距甚遠。政府明明已經做了不少措施,惟計劃成效仍然遠低於預期,全因措施不夠「落地」所致。

以家居廚餘為例,自二〇一一年,房屋委員會已開始在十四個公共屋邨推行廚餘回收試驗計劃,環保署亦開始推行屋苑廚餘循環再造項目計劃。這看起來是個不錯的進步,但是,回收計劃並沒有足夠的宣傳,很多居民根本不知道自己所住的屋苑參加了廚餘回收計劃,最後回收率自然奇低。而且,廚餘收集點不足,居民或要拿著廚餘走到屋苑的另一端,才能找到回收站。如此不方便,實在大大減低了居民回收的意欲。

不止是家居層面,就連工商業層面也未夠到位。根據最新發表的《香港廚餘及園林廢物計劃2014-2022》,政府計劃在小蠔灣,沙嶺及石崗興建有機資源回收中心,首間位於小蠔灣的回收中心將於今年開始投入運作,預計每日可處理二百公噸廚餘。先不論對於整體廚餘量來說,回收中心可處理的份量實在太少,三間回收中心的選址亦是商戶不參與回收計畫的阻力之一。回收中心所在的地區分佈不夠平均,對於九龍及港島商戶而言,運送廚餘到回收中心的成本太高,寧可運送到附近堆填區。

再者,推拉因素也不足。現時仍處於自願性參與階段,靠市民或商戶自發參加各項回收計劃。既沒有強制措施阻止商戶或市民丟棄廚餘,也沒有什麼實質的獎勵或補助鼓勵市民參與。單靠自發參加,相信難以見到成效。政府計劃在二〇一六/一七年推行廢物按量徵費計劃,但是和其他地區不同,香港房屋的密集程度大大增加了徵費計劃的難度,希望屆時政府能訂下更完善的徵費計劃,真正從源頭減廢。重點是「落地」,「到位」,讓每一個人都能參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