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重建華富契機 妥善整頓舊型屋邨

13598009244243

今年施政報告在扶助基層的工作上頗有建樹,值得肯定。特別是在重建華富邨一例上,政府終於回應了多年的訴求,落實開展這條有近半個世紀歷史的屋邨之重建評估方案。

無疑,重建華富邨對釋放區內土地、提升邨民生活環境有一定積極作用。可是,綜觀全港,我們還有近40條與華富的樓齡和樓宇狀況類近(如和樂邨、葵盛西邨等)的公共屋邨。它們不但殘舊不堪,教育、社區設施、就業等配套亦相當薄弱,亟欲整頓。因此,與其僅聚焦於某一屋邨的發展,政府更應把握重建華富的契機,制定長遠而全面的舊型屋邨重整方案,落實大規模的公屋重建計劃。

我認為,在重建這些舊屋邨時,有兩點值得注意。除了住屋質量及社區配套等基本問題外,另一關注點莫過於社區凝聚方面。有別於嶄新的公共屋邨,在這些老舊屋邨內,緊密的人際紐帶已成為其一大特徵。看似破舊的一磚一瓦,卻滿載著無數港人的集體回憶。因此,在重置居民時,難免會出現拒絕搬遷的情況。有見及此,政府在重建這些舊屋邨同時,理應充份聽取受影響居民的意見,恰度處理其情感訴求,並盡可能做到原區安置。在設計上,政府亦應加強公共空間的建設,例如添加休憩用地、文娛設施等等,加強人的聚集與彼此的交往,減低居民間的疏離感。要提升生活素質,建設優良的建築環境固然重要,但構築和諧的社區網絡亦是不可或缺的。

 

此外,這些舊屋邨的居民普遍年事較高,多為老弱長者。政府在實行重建計劃的各個階段時,包括咨詢、設計、安置等,都應仔細照顧其需求。在咨詢方面,由於不少長者即使有滿腦子想法,卻不願意、甚至不懂得主動提出來,因此,政府應採取主動角色與居民溝通,甚至進行挨家挨戶的對談。在設計方面,政府應特別加強對長者住屋需求的照顧,例如:主動提供「平安鐘」、採用防滑地磚等。在安置方面,政府可把這些重建的屋邨優先納入「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進一步鼓勵年青人照顧年長父母或親屬。

 

總而言之,重建舊屋邨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政府應先妥善處理好華富的重建計劃,以人為本,然後以此為範本,循序漸進地為全港的舊式公共屋邨帶來新氣象。

 

朱兆麟

 

刊登於《城報》 10-02-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