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背後

26/08/2015 《成報》
蕭晴茵 張進樂

常言道「先敬羅衣後敬人」,此番話尤其適合香港這個紙醉金迷的國際大都會。一件衣服,往往反映著一個人的品味。可是,高級時裝價格高昂,大多市民總是望華衣美服而興歎,憧憬著時尚新潮又便宜的服飾。不少時裝公司看準了這擁有龐大商機的市場,並在近年帶動起「速食時裝」(fast fashion)的迅速的發展,顛覆了整個傳統時裝產業。他們從服裝設計、生產、甚至市場銷售都以高速進行。由於這種經商模式講求「速度、便利」,重視數量多於質量,所以無論服飾的剪裁或用料都成了其次的考慮,但相對廉宜的價錢卻成功吸引了廣大市民持續的光顧。時至今日,每逢走進大型購物商場,我們總會見到一間間大型連鎖時尚服飾店陳列著各式各樣的衣服。他們極速減價促銷後,再推出下一季的新款,不斷刺激消費欲望。然而,這些華麗背後,卻醜陋不堪。

日前香港非牟利組織Redress舉辦了一場講座,創辦人Christiana Dean提出了一項令人震驚的事實,時裝產業雖似華麗,但它對環境的污染的影響卻冠絕全球第二。在「速食時裝」的風潮影響下,購物不再只是女人的天性。香港人愛買衣服,也愛丟衣服,衣櫃裡有很多服飾只穿了數次便棄置一旁。香港人平均每兩分鐘便會丟棄了三百多公斤的衣物,當中更有不少是質素優良的服飾。這些丟至堆填區的服飾大多都不能被生物分解,並會產生大量有害的化學物,對天然氣候及環境構成極沉重的負擔。更令人驚訝的是,人們一直以為「慷慨地」把衣服捐給貧窮國家便能有效地處理多餘的衣物。但事實上,現今棄置衣服的數量實在太多,不少貧窮地區亦漸漸出現衣物過多的問題。「捐贈衣物」到最後竟然成了當地政府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如此建築在「浪費」之上的「環保」,又是否我們所追求的?

時裝公司若能在生產過程時注重環保固然是好事,但更重要的,仍然是要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不然,消費者只會繼續看價錢便宜與否,不問品質,衣服只穿一季便丟棄換新。世界著名設計師Chanel Coco曾說過:「時裝會變遷,但風格卻永恆。」(“Fashion changes, but style endures.”) 時裝產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雖然無可避免,但人們卻可以透過「升級改造、重新配搭及織物回收」的理念,重新發掘現有服飾的潛力,幫助衣物延長壽命,避免把有用及時尚的衣物丟至堆填區,減少購入新服飾。時裝本來是一樁絢麗美事,何苦將其變得醜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