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合作的互利共贏

44

 

面對全球前景不明朗,歐美地區經濟持續下滑。亞洲地區的増長在2912年仍然保持,而其中中國的經濟龍頭地位仍然強勁,受惠於此,港澳地區基本處於微上升水平,國內資金帶動區域合作,可見單純依靠港澳特區資金技術人才去面對下一階段的經濟轉型是不再現實,必須借助區域分工合作共處共存,才可以有一條新的發展出路。

國家十二五規劃內,對港澳區域合作發展最明確是三個地方:香港與深圳前海的區域金融合作模式,澳門與珠海橫琴的旅遊休閒及葡語商貿平台深化模式,及廣州、香港、澳門在南沙的全方位區域產業新合作模式。可以說,前海、橫琴及南沙都是港澳兩地特區政府需要重點研究開發的重中之重。

在橫琴合作框架內,澳門的地位非常重要,是合作開發,共同參與的合作模式。從資金、人才、產業全面參與,制定澳門居民跨境就業,生活社會福利等具體政策。可以說,這基本是中央政府對澳門未來打造成世界級旅遊休閒中心的最大力度支持與協助。

香港方面,受制於太多的爭吵,內部內耗嚴重。在前海的金融合作及南沙的產業區域合作進度略慢(深圳前海的發展比橫琴提得更早更快),在這一方面,物流運輸、影視文創、教育培養、醫療保健、地產建築、商貿會展等等都是香港優勢。必須要抓住區域合作中的主導,才不致在下一輪經濟發展中落後多步。

在港澳區域合作發展中,筆者認為未來的政策性研究可以有:1.利用項目帶動的方式,可發揮主權財富基金功能,加大港澳投資參與。2. 與廣東省政府合作,共同向中央爭取橫琴,南沙及前海的相關優惠政策。3. 港澳企業社會各界都積極主動參與區域合作的各項工作。共聚羣策,形造共識。4. 加快兩地政府通報訊息,以協助港澳兩地更多更好地吸收最新的政策模式,推動區域共贏。在未來區域合作的大空間下,粵港澳三地更加必須在互補互動互信基礎下做到資源分配,以達到三地共存共榮的三贏局面。

 

 

簡浩賢  朱兆麟

 

 

 

刊於2012年12月10日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