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頓教協長痛不如短痛

04/08/2021《思考香港》

朱兆麟

近日不少教育界的朋友,都關注到教協被內地官方媒體批評後,再遭教育局終止與其工作關係;有人懷疑是政府要打壓工會,不顧教師利益,但教育局已指出,問題是教協作為教育專業團體,近年言論和行徑有違教育專業,「本質上與政治團體無異」。正如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所言,管治者「不僅要想幹事,還要會幹事、能幹事、幹成事」,今次對教協「小懲大誡」,亦有利本港教育政策走上正軌。

教協在創會會長司徒華領導下,一直以來為教師作支援,會員人數逾9萬,在教育界有極大影響力。不但向會員提供各種服務,包括培訓課程、各式生活用品、食品等「會員優惠」;當教師遇上學校管理不善、不公,教協亦會代教師向校方或辦學團體作調解,故甚得教師支持,因而能發展成最大型的教育專業團體,對教育行業亦有一定貢獻。

可惜教協除作為教育專業團體外,亦一直保持政治色彩,包括積極參與「民陣」及「支聯會」的活動。過往政府對此「隻眼開隻眼閉」,但自司徒華先生過身後,教協逐漸變本加厲,不但曾出版涉及佔中的教材,反修例運動期間,更對教師、學生參與街頭運動起了推動作用,除出版相關刊物,又舉辦宣傳反修例示威的活動,其政治色彩更有蓋過其專業團體定位之勢。

既然近年教協日漸走上歪路,所謂長痛不如短痛,教育局與之割席,短期而言會對作為會員的教師帶來衝擊,但長遠而言卻有助糾正歪風,旗幟鮮明地告訴教育界,這些涉足政治、偏離教育專業的行為不受鼓勵。教育局既然終止了與教協的工作關係,教協未來就要面臨抉擇,是繼續維持其政治路線,走向邊緣化?還是積極與政治路線、鼓吹政治的成員劃清界線,重建專業團體定位,與教育局修復關係?

教協近日發信全體會員,宣佈今後聚焦教育專業和權益工作,是為「去政治化」走上正確的道路。隨著未來港府要加強推動愛國教育,包括讓年輕人正確認識國安法、一國兩制,加上推動通識演化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創科教育等,都需要教育界與教育局攜手合作,寄望教協能以教育界大局為重,把教師、學生的利益放於首位,消除政治色彩,重新扮演教師與學校、教育局等不同持分者的橋樑,提升香港整體教育質素。

原文鏈接:https://www.thinkhk.com/article/2021-08/04/50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