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下而上的政策制定

13/12/2012 《成報》
蔡柏熙

新政府上場,各項施政舉步維艱,如國民教育、新界東北發展、長者生活津貼等政策,都引起了部份市民激烈反對,議員於議會內以「拉布」等方式抗爭,但政府又絕少退讓,對大部份政策立場堅定,雙方往往處於對抗的狀態,劍拔弩張,社會政治環境漸趨分裂。看着這樣的情況,筆者不禁搖頭嘆息,難道香港就不存在「共嬴」的政策?

其實,政府的政策是不是真的「共嬴」,往往要在政策實行後的結果評估中才可以得知,所以,政府的難題實際上是在於如何說服市民大眾,認同政策是有利於香港的社會發展,是一個「共嬴」的方案。現今的社會現況簡單來說,就是政府政策缺乏市民認受性。一個政策不受市民支持,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政策內容本身有問題,有損香港的整體發展;第二,市民及政黨出於政治考慮,認為政府官員的組成欠缺認受性,所以對所有政府政策都一概反對;第三,政府與市民缺乏溝通,或溝通模式失效,儘管政府有政府的道理,但市民就只是一知半解,而當市民有意見,政府則未能掌握主流民意,導致雙方誤解。

筆者認為,要解決以上三點問題,讓政府政策有市民的普遍支持,一個有效的做法就是鼓勵由下而上制定政策,先由獨立的民間智庫、政策研究中心或學者等專業人士提出政策大綱,經民間多番醞釀、修定,得到普遍市民對政策的支持,最後才由政府所採納。首先,政策大綱由政策研究專家所提出,能保證政策內容較有水平,在理念、實踐及成效上有更細緻及全面的計劃。其次,由於政策由獨立民間團體提出,讓政策較容易避開政治因素的影響,亦不會因政府制度上的認受性不足,而注定被反對派攻擊。最後,雖然政策在民間會經多番醞釀,但由於方案並不是由政府提出,即使最終完全被改頭換面,也不會存在政府面子受損的問題,政府可以欣然接受最後達到大部份市民共識的方案,讓有認受性的政策得以實踐。

要向此方向發展,獨立的民間研究機構發展非常重要。現在,香港政府及社會各界並未有這方面的大力支援,有規模的民間智庫及研究中心寥寥可數,因此,社會必須要支持並鼓勵研究人才積極參與公共政策研究,以提高民間研究機構及學者的研究水平。同時,這些民間研究機構需要小心保持獨立,不偏向某一政治立場,讓市民及政府都較易認可政策的中立性。

總括而言,在現今制度下,政府官員的公眾認受性不足,而政策諮詢方式亦因循守舊,政府只有支持獨立民間研究機構的發展,多鼓勵及採納由下而上的政策方案,才能確保政策的認受性,於推行時有大部份市民的支持,改善現時的施政困局,創造「共嬴」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