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運用新方法提升青年愛國意識

24

Jul 2022

運用新方法提升青年愛國意識

21/07/2022《文匯報》 朱兆麟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執行總監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但近年本港受到修例風波等違法暴力活動的衝擊,有不少青少年參與其中,多少反映過往本港推行愛國主義教育存在缺失,部分青少年的國家觀念、民族意識較淡薄,容易受人唆擺而誤入歧途。   對國家的「認識」不等於「認同」。香港回歸祖國以來,小學、中學以至高等院校的課程,都不同程度地涵蓋了香港與國家的密切關係、國家歷史、近代發展成果等內容。但這些國民身份認同、愛國主義教育都有欠立體,只停留在知識層面,導致許多年輕人未能對國家成就、面對的挑戰感同身受。根據2018年新民黨發表的《青少年國民身份》研究報告,逾九成半受訪本港青少年曾到訪內地,還有近一半人習慣瀏覽內地網站,但年輕人對國家認同感不足,許多年輕人只視內地為旅遊熱點,未有建立家國歸屬感。   未來的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從過往在課堂、課本講述大道理,轉變為舉辦一系列愛國主義活動,結合時下年輕人喜愛的潮流文化,使他們更能置身其中,有所感受。正如近日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所言,升國旗及奏唱國歌,有助學生建立身份認同和歸屬感,令他們感受到香港與國家血脈相連。透過親身參與這些活動,學生可以從日常生活中達到「知行合一」,對所學內容認識更深刻。   至於目前的一些學科考察、課外活動,也要與時並進。學校可結合近年的文物古蹟打卡風潮,安排一些具教育意義的古蹟行山活動,例如到訪沙頭角抗戰文物徑,讓學生從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等與抗戰相關的歷史古蹟,體會到抗日戰爭中香港淪陷時,港人先輩與中國共產黨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同心抗日、保家衛國的英勇事跡。   為推動學生關心國情,教育界亦要進一步加強兩地的民間聯繫,包括多舉辦吸引內地與本港年輕人一同參與、互動的課外活動,先從兩地年輕人都熱愛的潮流文化、體育活動入手,與內地院校合辦運動會、網上遊戲比賽、電競比賽等。教育局應推動校方鼓勵更多學生成為愛國教育大使。如今社交媒體流行,教育界可舉辦更多社交平台短片拍攝比賽及相關培訓,並透過學校的校園電視台,鼓勵各學校成立國情資訊平台,傳播國情教育內容。   《國史大綱》作者錢穆指出,作為一國之國民,要對國情有所知,繼而存有溫情與敬意,「國家乃再有向前發展之希望」。國家主席習近平七一重要講話強調:「我們還要特別關心關愛青年人」。教育工作者要做到以情動人,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加強國民身份認同,讓他們在未來更主動把握大灣區等國家發展機遇,成為對香港、國家有承擔、有作為的新一代。 原文鏈接:https://www.wenweipo.com/epaper/view/newsDetail/1549817101638832128.html


習主席講話具分量 港府應訂績效指標

24

Jul 2022

習主席講話具分量 港府應訂績效指標

15/07/2022《HK01》 朱兆麟 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執行總監 習近平主席於慶祝香港回歸二十五周年大會發表重要講話,肯定了香港憑藉一國兩制優勢的獨特發展定位、對國家的貢獻,掃除了香港未來的陰霾,亦表達了對港發展期望。港府新班子都應從講話內容查找不足,盡快訂立工作目標和績效指標。 主席講話內容中的四個必須,重申了中央對港的一貫政策,包括維持「一國兩制」、行政主導體制下的行政立法互補、司法獨立等,在西方不斷鼓吹的陰謀論下如同定海神針,安定人心。隨着香港國安法訂立後社會穩定、愛國者治港確立,政府亦已完成架構重組,施政障礙陸續掃除,主席講話中的四點希望,提及的本港目前種種民生挑戰,可說是中央對港府施政要求的「績效指標」。 配合審計署申訴署  作升遷參考 政府過往長期忽視工作進度目標,例如一四年起訂立長遠房屋策略十年建屋目標,連續多年未能達標,公屋累計短缺料達十萬伙,比「長策」目標大幅落後三成。而根據地政總署政府土地管制數字,不合法佔用政府土地個案數自一四年有公開數據開始每年上升,由一四年的一萬一千三百四十五宗增至二○年的一萬四千五百一十三宗,但每年年底尚待處理個案卻從八千二百五十三宗增加至一萬二千六百零二宗。可見政府各部門以至公務員都有必要訂立績效指標,扭轉「得過且過、不做不錯」的散漫風氣。 紀律部隊出身的新任特首李家超,競選政綱提及要建立高效政府,實踐「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理念,如今正應帶領新班子發揚嚴守紀律、高效辦事的文化,與各級司局長官員將講話內容共同會商、反思,盡快將之細化為政府各部門的工作目標,完善土地房屋、教育、產業、社會福利、反壟斷等政策;並由上而下層層遞進,制訂各部門的公務員等各級政府人員的績考指標,並配合監察機構包括審計署、申訴專員公署等制訂政府的工作表現報告,評定部門績效,作為衡量公務人員工作表現、升遷的參考。 習主席的講話反映中央注意到本港存在財富集中、行業產業壟斷、資源調配效率下降、年輕人上流機會不足、貧富差距惡化等問題,港府要發揮高效管治,加快解決本港深層次矛盾,提升本港社會公義程度。當政府更敢於作為,亦有利吸引社會更多優秀人才加入管治團隊顯身手,形成良性循環,履行中央及市民對新班子的工作要求,建構更公平開放、美好的香港。 原文鏈接: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2476009/%E6%97%A5%E5%A0%B1-%E6%B8%AF%E8%81%9E-%E4%BE%86%E8%AB%96-%E7%BF%92%E4%B8%BB%E5%B8%AD%E8%AC%9B%E8%A9%B1%E5%85%B7%E5%88%86%E9%87%8F-%E6%B8%AF%E5%BA%9C%E6%87%89%E8%A8%82%E7%B8%BE%E6%95%88%E6%8C%87%E6%A8%99


電動車要普及 配套政策需提升

24

Jul 2022

電動車要普及 配套政策需提升

27/06/2022《星島日報》 朱兆麟 黃展瑋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來論|電動車要普及 配套政策需提升         去年政府先後推出《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綫圖》及《香港氣候行動藍圖二○五○》,為外界帶來了進一步推廣電動車應用,以及二○五○年前實現車輛零排放的美好願景。今年頭一季每兩部新登記私家車,就有一架電動車,但要本地電動車進一步普及仍面對不少挑戰,包括充電設施不足、電池回收難。   去年中有報道指,領展管理的五萬六千多個車位中,只提供八十六個充電車位,佔全部車位百分之零點一五。政府停車場充電車位也只有一千一百一十九個,平均近十七架電動車搶一個充電位,遠遠落後於韓國平均兩部電動車用一個公共充電站。受充電設備限制,不少傳統汽油車主都擔心換電動車後,要停泊較遠地方再以公共交通工具轉駁。雪上加霜的是,熱門電動車品牌Tesla早前宣布多款Tesla汽車加價,有車型稅前價漲幅更達百分之六點六八,很大程度抵銷了「一換一」換電動車計畫的首次登記稅寬減誘因,使不少有意換電動車的車主改抱觀望態度。故政府必須改善配套政策,提升車主選用電動車的誘因。挪威多項政策利電動車市場   電動車的退役電池若未能妥善回收,亦有機會造成環境問題。過往本港會把電動車退役電池先送到化學廢物處理機構作分類、放電等初步處理,再送到韓國、日本等地的化學廢物處置機構循環再造。但近年受疫情影響,運輸成本大增,很多待處理的退役電池滯留在港。近日有立法會議員就建議港府興建電池循環再造設施,減少目前電池回收在港面臨的掣肘。   電動車普及化成功的國家,都是源於政府積極提升電動車設施配套、推出完善的退役電池方案,使電動車普及化之餘避免製造新的環境問題,確保政策具可持續性。例如挪威不但允許電動車司機使用專用道路、免費停泊市政停車場、寬免車輛登記稅,亦在當地興建鋰電池回收再造設施。據當局統計,該國二○二○年電動車銷量已佔新車銷售量的百分之五十四點三,是全球首個電動車銷量過半國家。近日美國政府亦急起直追,宣布計畫投入五十億美元,於二○三○年前為全國增設五十萬個電動車充電站,目標是建設一個能滿足外出或長途旅行需要的全國電動車充電網路。   增加公私營充電設施,完善退役電池回收安排,都是當務之急,以配合電動車普及化趨勢。環境局上月稱,計畫今年於大嶼山及西貢區分階段建不少於十個電動的士專用快速充電樁,是為充電設施政策制訂具體時間表的良好示範。其他相關政策,都應盡量細分為例如一年、五年的量化目標,包括政府去年稱研究把現有加油站及加氣站、轉型至快速充電站;有了具體時間表,就可避免路綫圖、藍圖變成口號,早日以電動車為主的新能源車,全面取代傳統汽油車這一大空氣污染源頭。 原文鏈接: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2472153/%E6%97%A5%E5%A0%B1-%E6%B8%AF%E8%81%9E-%E4%BE%86%E8%AB%96-%E9%9B%BB%E5%8B%95%E8%BB%8A%E8%A6%81%E6%99%AE%E5%8F%8A-%E9%85%8D%E5%A5%97%E6%94%BF%E7%AD%96%E9%9C%80%E6%8F%90%E5%8D%87


為何港府缺乏具創造力的管治「球星」?──朱兆麟

24

Jul 2022

為何港府缺乏具創造力的管治「球星」?──朱兆麟

28/06/2022《HK01》 傳統學府積極培育創科人才──朱兆麟 早前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王卓祺於《明報》發表文章,以足球比喻回顧回歸以來「一國兩制」實踐經驗及展望,當中分析了本地管治人才培養問題,不但切中時弊,亦呼應了筆者發表過的看法。 文章點出了回歸以來沿用港英培養的政務官為治港班子骨幹帶來的問題。儘管這批政務官都是從本地挑選的精英,但普遍有被西方價值影響、有行政官員處事因循作風、缺乏所需政治識見。當時背後的球隊「班主」是英國政府,而港督只是「領隊」;當班主於球隊中安插其來自英國的「外援」為隊中主力,本地球員自然缺乏擔任主將的發揮機會。 筆者認為,李家超的新班子中有多名政務官,正反映了本地未有足夠管治人才。 每個球隊位置若想有成熟的球員替補,都需要有系統的陪訓、長年累月的實戰、更理想是能有前輩「以老帶新」。但回歸後,當受班主重用的骨幹球員離開後,香港這支球隊就面臨球員斷層,只好倚重缺乏管治經驗的執行人才為管治梯隊,但又出現了人才錯配問題。即使執行人才同樣能對管治作出貢獻,如同後衛、龍門這類較低調的崗位也能主宰球賽勝負,但若然前鋒、中場這些具創造性的崗位都青黃不接,本港將難有長遠及創新的發展藍圖。 李家超的新班子中有多名政務官,正反映了本地未有足夠管治人才,仍需倚重政務官為管治核心。新班子已為應付未來民生問題、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等挑戰作準備,為加強決策及危機處理能力,挑選了有從政或公共事務經驗的人組成實幹型班子,但管治人才老化、不足問題已日漸浮現。如今當務之急,是盡快培育或提拔為有能力擔任前鋒、中場的球員,要加快這過程,政府不能單單閉門造車,應與政黨、智庫合作,讓合適的人才有接受多元化培訓和實戰的機會;亦可與內地官方或教育機構加強合作,安排進修、掛職;這正是國家足球隊到外地集訓,吸取各家之長的原理。 古時有「宰相必起於州部」原則,正是避免在上位者推行政策時脫離民生實際。即使是今日,不少國家管治團隊亦是地方單位出身為主,例如曾參與選舉、於地區事務深耕細作的人才;而智庫的研究範疇,普遍是由下而上,從民生出發,繼而推動宏觀政策,故也培育出不少具全國及大局觀的管治人才;政府若能多與這些外部組織合作培訓、交流、提拔人才,可加強人才旋轉門,使有潛力的管治人才能累積更廣泛歷練和經驗,如同球員試踢更多位置,可累積閱讀球賽的大局觀,在最適合的位置發光發熱,成為獨當一面的球星,自能為「一國兩制」發展踢出漂亮的下半場。 原文鏈接:https://opentalk.hk01.com/story/62bab3e48b70f1001fc9be65


傳統學府積極培育創科人才

24

Jul 2022

傳統學府積極培育創科人才

24/05/2022《HK01》 傳統學府積極培育創科人才──朱兆麟 近日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通過第六屆政府架構重組方案,包括創新及科技局改名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民政事務局重組為「民政及青年事務局」,為落實李家超競選政綱中強調創科發展、為青年創造上流機遇,踏出重要一步,架構重組後政府可突破過往的傳統思維,加強整合創科政策與青年政策,培育更多年輕創科人才。政府也應多與學界加強合作,尤其不少傳統名校在培育本地創科人才上也扮演重要角色。 近年鄰近的亞太地區,例如新加坡、韓國政府,都大力投入資源於創科發展,新加坡企業發展局2020年就曾聯合當地大學,合作推出初創公司創業計劃。港府近年也推出過類似政策,但主要集中於大專層面,例如科技園公司就與中大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支援早期初創培育。其實不少傳統中學,例如強調「全人教育」的喇沙書院,就相當重視學生的STEM培訓,是政府培育本地高新產業、創科發展人才的合適夥伴。筆者從喇沙書院舊生的朋友知悉,最近為慶祝創校九十周年所展開的幾項計劃,展現了「全人教育」的教學精神,活動更運用了不少新科技元素,例如其網頁推出「虛擬校園遊覽」,使有興趣參觀者即使不來現場,也可透過電子裝置,遙距360度形式立體參觀學校每一角落、課室及教學室、設施,例如紀錄該校創校以來歷史的校史館和校史長廊,部分「景點」更設有註解,介紹學校的歷史、事蹟、學生各學科的專題作業,使人有如置身其中,實在是一大突破。 令我這位工程及科技界朋友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該校的全港第一所學校航空實驗室,據悉是得到多位舊生支持下設立,用以推動「Aerospace」計劃,讓學生可在香港航天領袖總會導師指導下,於模擬真實飛行環境的駕駛艙內接受專業航空培訓,學習飛機運作原理、航空氣象知識,為將來考取私人飛機牌照打好基礎。書院還設有具規模的STEM學習活動中心,配合逐步完善的STEM課程,這些都體現了校方重視培育航天科技及創科人才。這些項目體現了書院教職員、學生、舊生上下一心,以及培育創科人才的宏願。目前港府與大學的配合已趨順暢,推動過不少跟大學、初創企業合作項目,由政府資助大學做研究,再鼓勵初創企業透過知識轉移,將科研成果商品化。政府可考慮把更多中學也加入這個政、商、學合作鏈,牽頭鼓勵更多專門行業組織、商業機構與這些學校合作,可使更多有心的學校有能力發展自己的優勢範疇;而且還可使更多中學學生有機會到大專院校體驗、培訓,或到相關企業實習,使學生有機會更早了解市場環境和個人興趣,從而做好生涯規劃,為未來投身科研專業打好基礎,將來學以致用,在業界大展身手。 原文鏈接:https://opentalk.hk01.com/story/628c9c2820738d001861b955?utm_source=01appshare&utm_medium=referral


兵行險著到實驗之路 行政長官選舉序幕

24

Jul 2022

兵行險著到實驗之路 行政長官選舉序幕

19/04/2022《HK01》 兵行險著到實驗之路 行政長官選舉序幕—朱兆麟、陳溢謙 新一屆的行政長官選舉經歷改期、疫情等困擾後,終於由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辭職參選結開序幕。由李司長被破格提拔及中央同意任命下,再參考過去仕途出人意表的成績,參選於政壇可謂意料中事。但相信社會各界必定會有疑慮,就是李司長真正接觸民生政治時間不足一年,過去亦無在政圈「打滾」,何以順利組閣再於選舉後個多月找來多位稱職的局長,讓香港順利前行?! 李家超是特首選舉唯一參選人。(資料圖片) 中央屬意李司長參選,看似「兵行險著」更有可能再將香港擺上「實驗之路」,經過商人、公務員、政治家、公務人治港後,再摸索武官治港是否能令香港的民怨降溫,真正解決深層次矛盾。 但我們必需要保持清醒,看清楚目前香港的形勢:先因為防疫政策張馳無度、舉旗不定,既不明白國家「動態清零」的執行細節、應準備的醫療資源為何,亦不能應對已變種成傷害不大的病毒,不清楚應該何時進行全民檢測,盡早切斷傳播鏈,結果造成大爆發,導致今日民不聊生。同時,香港的工商業早於 90 年代初已依賴與內地的人流、物流和生產能力,正因為香港無法防控疫情,令通關無期,更出現內地網民造謠指廣州、深圳的疫情乃由香港傳染,進一步令廣東省當局對通關的信心受阻。 既然如此,推舉一位「抗疫指揮官」,以果斷的行動迅速應變最新形勢,先做好 CEO 的角色,而 CEO 的確不會公司每個業務的細節都完全熟練,因此公司的招聘管理人員的政策亦十分重要。觀乎今次李司長組成競選辦公室,不乏「先人指路」的成份,有多名政商界人士熱心支持,只要保持這個步調,繼續從各界發掘不同的精英成為問責官員,重現董建華時代官員星光熠熠的班底,相信是社稷之福。 何況經過近月疫情,整個社會都看到公務員執行力欠奉,亦與社會現實情況脫節,政策朝令夕改令市民無所適從,所以他們亦應知所進退,虛心接受新問責班底的新思維,與政治領導層發揮協同效應,才是令市民安居樂業、服務市民的正途。 原文鏈接:https://opentalk.hk01.com/story/625e53e45ad28800197d9c6d?utm_source=01appshare&utm_medium=referral


香港政界需要甚麼樣的培訓機構?

04

Mar 2022

香港政界需要甚麼樣的培訓機構?

04/03/2022《HK01》 朱兆麟、陳溢謙   下屆政府不久就要接手,現屆政府由上任起多次提出政治人才培訓以及政治人才培訓制度,除了一個公務員學院的落實外,亦不看見一個穩健、有效和高層次的政治人才培訓制度,去迎接當下「愛國者治港」的新政治環境,亦未能回應社會的新挑戰和形勢。以往以政務官為首的政治體系,輔以建制主導議會的政治現況,不少人在社交媒體繼續主導了輿論,形成了市民和政府長期的對立和不滿,致使不少好的政策都沒有人關注。即使曾蔭權的第三屆特區政府時設副局長或政治助理一職,招攬原本各方勢力重點培植人才,甚至是耗盡一些政策研究智庫的政治人才,但說到底,這些只熟悉政策分析,或者社區及地方議題,又或許了解媒體運作,是否香港社會所需要的是全方位的政治人才,既熟悉政策,了解政府運作,懂得社區和地方議題,如何跟媒體和居民打交道,以及有能力又熟悉公共政策的領袖。 畢竟17多萬名公務員主要是負責執行政治領袖的理念和方案,未必是未來香港要求產生的領袖。承然,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近年曾透露,特首林鄭月娥欲將外國從政黨提拔司、局長人材的經驗帶到香港,但人選往往「唔啱心水」。而當時的政黨制度下,民建聯多年的角色以參選議席監察政府、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為主;而非建制派政黨和政團的角色是培養參選人才參選議席,將全民普選的意識形態帶進社會。而林林總總的本地智庫在過去亦嘗試培養人材符合內閣班子需要而已。 觀乎各方勢力都只顧培養參選人才,而非真正能登堂入室進入內閣班底;綜合過去的討論、文獻撰寫及研究,都有提及應參考日本「松下政經塾」的經驗,培養本地全方位的政治人才。較早前閱讀民建聯執委劉天正有關政治人才的專欄,再加上經歷了選舉制度改革後的第一個立法會選舉,議席大增的情況下,幾乎不可能達至差額選舉,情況令人擔憂。能夠看見本地的政治人材培訓似乎出現瓶頸現象,即使建制派一邊分別有政黨內部的訓練機制;或者是曾經有議員、官員入讀的學院;亦有專為培養香港政治人才的碩士課程等等,而非真正能登堂入室,能夠由政策委員會、地區服務者,然後晉身立法會議員,成為局長等管治班底的人才。 原文鏈接:https://opentalk.hk01.com/story/6221cbf40e8d750020f7ac21?utm_source=01appshare&utm_medium=referral


錯國名事件反映質素問題?

16

Sep 2021

錯國名事件反映質素問題?

16/09/2021《HK01》 朱兆麟 近日特首出席行政會議前的記者會,身後大螢幕錯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寫成「中國人民共和國」,引起輿論嘩然。為何特首辦竟會犯下如此「低級錯誤」?可能涉及內部程序出錯,甚至是公務人員質素問題。 需要專責人員統籌新聞及公關工作 政府凡是對外發佈的刊物、宣傳品、文書,各部門均有嚴謹程序,通常由負責的各級公務員甚至是部門主管,多重過目,無問題才「出街」。今次面向公眾的背景板文字出錯,是否有人「流水作業」式批閱,未有嚴謹校對?而記者會現場,有多名人員在場,包括特首辦員工、新聞主任等,為何會無人發現問題?近年政府對外的新聞稿、告示出現錯別字情況有上升跡像;有人批評今次事件中,在場人員以「打份工」作風被動處事,只顧忙手頭工作,未有互相「補位、提場」。甚至有外界質疑,會否是外國回流的「番書仔」,真的連國家名也不熟識? 要防止同類事件發生,首先應檢討目前流程和架構。自特首取消新聞專員一職,失去了統籌對外新聞工作及活動的「大內總管」,影響了工作的條理和效率。即使不重設新聞專員,也應於重要活動時安排高級的新聞主任「政出一門」地統籌工作,包括就校對程序作最後把關。 建議考核反應速度與觀察力 另一方向是從招聘及培訓入手。政府聘用文職公務員,包括行政主任、政務主任,甚或政治問責官員,一向重視語文能力,故挑選出不少來自本地甚至是海外名牌大學、語文能力優秀的精英,但卻未能分別出應徴者的處事態度、觀察力,加上招聘筆試題目集中本地民生議題、書信公函,未能考核其國情認知、政治識見。未來招聘應引入更多元化的評核指標,例如仿效港鐵招聘車長的做法,安排考核觀察力、反應速度的測驗;其次,亦應加入涉及國情、港情基礎認知的題目,使評核更多元化,更能貼近公務工作的實際所需,避免因「獨專語文」產生「高分低能」的公務人員。 特首於年初表示,會爭取年內設臨時公務員學院,政府可善用學院作為平台,與各界合作,包括與大專院校、智庫、政黨等合辦國情、政策行政、公關應對等實用課程。特別是過往本港公務員着眼於本土事宜,規劃發展也着眼本地,欠缺國家視野。當局可安排內地官員參與制訂有關課程,使本港公務員認識內地國策,包括十四五規劃、大灣區發展的機遇,例如加快發展新界北,與深圳發展互相配合,跟上「國家速度」。 原文鏈接:https://opentalk.hk01.com/story/6142f1ab2bed9f00170e39b


從香港奧運佳績看管治

13

Sep 2021

從香港奧運佳績看管治

13/09/2021《思考香港》 朱兆麟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於七月時提出了香港管治者應有的「五個善於」,包括善於在治港實踐中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善於破解香港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善於為民眾辦實事、善於團結方方面面的力量;以及善於履職盡責。 講話內容表達了對治港者執行和領導能力的重視。筆者聯想到港隊於東京奧運會及殘奧會均取得佳績,關鍵是上下一心,多位港隊領隊都表現出色。例如劍擊隊的法國籍教練Gregory Koenig、乒乓球隊的李靜,都打造出團結的團隊,有效執行其戰術部署;而且能知人善任,發揮運動員長處。 至於夏寶龍主任提出的「五個善於」,主要針對港府施政不足。「維護一國兩制」方面,港府昔日於相關教育及推廣採取放任政策,以致有市民對一國兩制、基本法、中央對港全面管治權等有錯誤理解。港府應盡快按國安法第九及第十條,通過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絡等開展國家安全教育,加強宣傳、監督和管理,使社會各界上下齊心,擺脫政治爭拗、內耗的死循環。 第二、三項「解決深層次矛盾」及「貼近基層」,可見中央認為港府未能滿足市民所急所需。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港府推動政策,往往偏重個別智庫或行業組織的意見,採納了明日大嶼方案,卻把許多土地房屋發展建議束之高閣,例如發展郊野公園邊陲、桂山島填海等。筆者去年於政黨論壇,亦曾討論把葵涌貨櫃碼頭搬往桂山島,釋放更多核心土地,既可配合未來交通基建作進一步規劃,亦可促進跨城合作,有利本港融入大灣區。 至於第四、五項「團結各方力量」、「善於履盡職責」,除了是對特區政府班子,亦是對愛國陣營的期望。深層次矛盾一直未能解決,亦因不少愛國人士太重視自身或所屬界別、政黨的利益,未以大局為重。故未來管治者必須有能力團結社會各界,聆聽不同聲音。 「五個善於」切中香港的實際挑戰,不單反映中央對港府的要求,亦是香港市民的盼望。管治者應抱着海納百川的精神,除了改善推動政策的效率,亦要透過旋轉門機制,從政、商、學界招聚各方面政策的人才,自能改善施政效率,包括更積極推動土地房屋、創科發展等政策方向,帶領管治班子於未來的施政中不斷爭取佳績。 原文鏈接:https://www.thinkhk.com/article/2021-09/13/51426.html


古蹟保育政策展望

08

Sep 2021

古蹟保育政策展望

08/09/2021《思考香港》 朱兆麟 新冠肺炎疫情下,要去旅行就要等世界各地疫苗接種更普及、疫情受控才有望成事。雖然不能外遊,但筆者閒暇時重溫昔日旅遊的照片,例如英國、新加坡的古蹟建築都令我印象深刻。這些地方的保育政策,都有值得香港參考學習的地方,特別是與商界合作及重視保育整體性的精神。 古蹟建築代表著城市的文化,保育不單是把建築保留,更應研究將其活化,使之成為不論是於城市居住、遊覽的人都可享受,既能體會古建築之美,又可理解到城市的歷史意義,對當地文化風情留下深刻印象。英國政府就相當重視活化歷史建築,包括與泰特美術館集團合作,於2000年將一座1947年建造的廢棄發電廠,活化成今日倫敦地標之一的泰特現代藝術館;新加坡政府則非單單保存個別古蹟,而是把歷史遺產分為國家古蹟及保護區,重視保留整個地區的歷史、建築風格和氣氛,以營造地區獨特性。 香港過往也有這類與商界合作的成功保育例子,例如2012年落成的舊大澳警署活化項目,負責的是信和集團成立的非牟利機構「香港歷史文物保育建設有限公司」。有賴其積極參與,包括邀請了與舊大澳警署有關的警隊人士蒐集舊警署的故事以及傳統節慶活動的資料,並與社區各界合作,得以完成項目,既能保育文物,亦帶動社區發展,使大澳成為廣受遊客歡迎的文化社區。 港鐵亦是商界保育的重要力量,主動進行鐵路項目附近的古蹟保育工作,例如發展屯馬綫時,於宋皇臺遊樂場用地作考古及保育工作,發掘出大量珍貴陶瓷器物。港鐵又修改了宋皇臺站車站大堂頂蓋設計,日後可方便乘客在車站大堂仰望古蹟。 港鐵與古蹟辦合辦的「聖山遺粹──宋皇臺出土宋元文物展」,亦伴隨宋皇臺站正式啟用開幕,是香港首個車站內的文物展覽,展現了宋王臺一帶獨特的歷史價值。但上述個別項目,未成為政府保育工作的恒常政策;另一方面,也有商界代表因擔心保育工作與外界期望有落差,不願挺身而出。 社會各界應對積極參與的商界多加包容,理性就有關項目提出意見,而非亂扣帽子、抹黑為「官商勾結、利益輸送」。另一方面,面對社會各界對古蹟保育方向日益關注,古蹟辦應設立工作小組,專責物色合作保育的商界並與之磋商,提高程序透明度、善用商界力量,分擔政府的保育工作;既加強古蹟保育項目的效率及規模,亦可透過商界觸覺,為古蹟增添活力。 原文鏈接:https://www.thinkhk.com/article/2021-09/08/51343.html


「十四五」宣講對港的警醒

07

Sep 2021

「十四五」宣講對港的警醒

07/09/2021《星島日報》 朱兆麟 近日國家「十四五」規劃宣講團在港舉行了一系列宣講活動。雖然主要目的是向本港各界宣講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戰略考慮、框架和重點方向,但當中不少中央官員發言內容,都表達了中央對本港管治的要求和期望。 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就提醒港府官員要「理念對接、思路對接」,又提到中央過去已推出一系列支持香港發展措施,未來會繼續推動支持前海、橫琴項目,完善粵港澳三地的合作平台,內地有關專業及職業資格與香港互認。當中的意思就是本港官員要調整思想,從國家的層次思考,才能更好運用中央的惠港措施、十四五規劃機遇。 本港目前雖然也有大灣區層面的政策及合作項目,與內地大灣區城市共建創科產業鏈,例如發展落馬洲河套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但正如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於宣講活動的開幕致辭時所言,「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港府必須加強政策的執行效率。 即使是本地民生政策,港府過往也經常「歎慢板」。例如近日三讀通過的《2018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其實已拖了接近十六年時間。政府早於〇五年已提出都市固體廢物徵費的計畫,但過往未有積極釋除外界質疑,例如非法棄置問題,結果多次於議會遇到阻力,政府因而將計畫束之高閣多時。 對於是否支持特首連任,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表示凡是符合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提出的「五個善於」,就應當支持。而這「五個善於」當中包括「善於團結各方力量」、「善於為民眾辦實事」。既然政府認為垃圾徵費對環保刻不容緩,過往為何未有積極團結建制派力量,反而放軟手腳,錯過為民眾辦事實的機會?近日政府就固體廢物徵費方案提出讓步,包括設十八個月適應期,最終草案就獲得通過,但有關磋商及讓步,是否來得太遲? 中央在政治、經濟上一直全力支持本港發展,特別是反修例運動後,中央協助港府推動了香港國安法、落實「愛國者治港」,使本港行政立法運作暢順,創造了改善施政的有利條件。中央持續對港府循循善誘,特首更要展現有能力連任和管治的氣魄,帶領治港班子團結建制派盟友,以迎難以上的精神,多從國家層面思考,推動以民生福祉為本的良政,勿讓中央以至廣大市民的期望落空。 原文鏈接: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2392592/


港府管治思路、架構要提升

02

Sep 2021

港府管治思路、架構要提升

02/09/2021《思考香港》 朱兆麟 近日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於國家「十四五」規劃宣講活動期間,提醒港府官員要「理念對接、思路對接」,言論不但反映中央感到港府目前與中央於理念、思路兩方面的對接不足,亦顯示於港府的管治成效、推動政策效率「未達標」。 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亦指出,中央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港澳青年創造了有利條件。這其中包括鼓勵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與內地居民享有同等工作生活待遇、支持港澳專業人士資格互認及建設創業服務平台等。但本港官員要大力調整思想,從國家層次思考,才能主動推出更多便利港澳青年學習、事業和生活的政策,把中央惠港措施效益最大化。 回想約十年前的內地雙非孕婦爭奪本地醫院床位問題,就是港府長期「離地」的結果。父母均非港人的雙非嬰兒數目由2001年620名增至2010年32,653名,急升逾50倍,但港府一直未有作為,直至2012年梁振英政府上任後,果斷推行「零雙非政策」才告一段落。土地及房屋問題方面,劏房問題持續多年,直至中央有所微言,港府才於年中就劏房租務管制向立法會提交草案。港澳辧主任夏寶龍7月中,表示中央重視香港房屋問題,要求2049年告別劏房、籠屋後,港府就再提及簡化程序、建立土地儲備等,予人處事被動、消極的感覺。 港府要加大力度解決住屋問題,可考慮把港府架構重組簡化,提升效率。最近就有多個建制黨派提議重組政策局,包括把運房局一拆二並跟發展局重新洗牌,改成「房屋及規劃地政局」、「運輸及工務局」,相信有利精簡城規等程序,減低政府部門間不協調,有利推動如內地6月出台的《關於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這類大型變革,舒緩市民、青年人的住屋困難。 香港政府效率不佳,過往涉及行政及立法兩部份。但愛國者治港落實後,香港政治不穩因素已消除,港府必須提升管治思路、加強管治架構效率,追上內地的發展。例如據悉最近特首考慮加開旅遊及文化局,有助從國家層次思考、強化政府效率,配合「十四五規劃」國策、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可見港府能否有效解決社會經濟發展和深層次矛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理念及思路能否對接,達到「上」能有效配合國策,「下」能急市民所急。 原文鏈接:https://www.thinkhk.com/article/2021-09/02/51203.html


從阿富汗國際局勢看香港管治

23

Aug 2021

從阿富汗國際局勢看香港管治

23/08/2021《思考香港》 朱兆麟 美國開始從阿富汗撤軍後,武裝組織塔利班勢如破竹,攻入首都。美國進駐阿富汗二十年以來,投放了大量人力及資源扶殖阿富汗政府,為何於塔利班攻勢下不堪一擊,土崩瓦解?箇中原因亦可作為香港政治的教材。 阿富汗亂局,反映一個地方的社會、管治,被外國干預的弊病。美國自把自為於阿富汗建立西方民主體制,忽視當地文化、民情、族群、教派現狀,結果管治變得「一盤散沙」,各派系各自為政,不少政要貪污、爭權奪利,政府一直不得民心。阿富汗總統乘直升機逃亡時帶走的大量現金,多得要留在停機坪,更成為國際笑話。 阿富汗另一問題是缺乏自家政治人才,管治及軍事依賴美國領導,軍事、國事顧問多是來自美國,只是訓練出大量執行人才。因此美國宣佈撤出後,阿富汗政府及軍隊就群龍無首、士氣崩潰;加上政府一直只知唯美國馬首是瞻,沒有明確施政理念,未能給予人民改善生活的願景。相反塔利班源自伊斯蘭教遜尼派中的原教旨主義宗教思想,對不少當地虔誠信奉伊斯蘭教、生活困苦的民眾,發揮了強大號召力。 美國不但未有為阿富汗帶來富強,反使之陷入內亂,人民付上沉重代價;回想香港2019年反修例風暴時,同樣有攬炒派、港獨分子誤判形勢,以為有西方民主陣營撐腰,要求歐美國家制裁、干預香港政局,煽動了不少無知之徒沉醉於西方管治的幻夢,阿富汗局勢正是對這些人的當頭棒喝。 部份阿富汗問題,亦可作為香港之鑑。政治人才方面,港英政府當年未有好好培育香港政治人才,治港的主要決策、發展藍圖、對外事務,都由英國當局以及港督決定,本地官員多是執行角色,導致回歸後本地政治人才短缺;雪上加霜的是,回歸後本港長期陷入議會之爭僵局,不少有識之士都對參政的「泥漿摔角」卻步。幸好近年中央和港府正視問題,透過國安法杜絕外部勢力滲透,又以「愛國者治港」原則排除管治團隊中的亂港分子,有助喚醒更多「沉睡」政治人才,充實本港政治人才庫。 即使外界對塔利班執政下,阿富汗的民生、人權狀況有著各種憂慮,但無可否認,塔利班有著較阿富汗政府更強的內部團結和組織力。香港政府要強化管治能力,未來亦要加強團結;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早前談及對香港的四個盼望,就包括「團結各方力量」。特區政府管治班子應致力團結各方,包括與政黨、智庫加強合作溝通,並吸納不同界別及背景人士加入治港團隊,合力推動惠民政策,解決社會深層次矛盾。 原文鏈接:https://www.thinkhk.com/article/2021-08/23/51040.html


奧運熱,能帶本港體育走更遠嗎?

17

Aug 2021

奧運熱,能帶本港體育走更遠嗎?

17/08/2021《星島日報》 朱兆麟 黃展瑋 港隊運動員於東京奧運多個項目創出佳績,令港人震奮。特首近日更公布了五項支援體育措施,包括加快興建體院新大樓、擴展劍擊館、擴大運動科學及醫學中心等。這些「硬件」措施有助改善運動員訓練環境,但要長遠加強本港體育發展,就要改善「軟件」配套政策,特別是對體育會的監督管理、運動員的培訓和支援。 缺乏長遠規劃的後果前車可鑑,〇九年香港足球隊於東亞運動會取得金牌後,港府推出「鳳凰計畫」資助香港足球總會改革香港足球,可惜足總不但未有好好提升球賽吸引力及吸引贊助,審計署在去年更批評足總行政混亂,其轄下的審計委員會被揭長年未曾開會。結果港超聯賽可觀性、入場人次每況愈下,更陸續有球會收支平衡困難,包括愉園、天水圍飛馬都先後退出賽事,又如何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為職業球員? 另一方面,最近很多聲音表示,如能加強在學校階段選拔運動員,可為香港代表隊提供更多種子,作育英才。其實這議題於筆者全職參與體育工作時,已一直參與討論及倡議。千禧年前後,不論學界體育聯會及當時的康體發展局,都已作相關研討及文獻調查,但有關計畫需要學校、家長、政府三方面有效配合。 目前只有少數學校如同林大輝中學般,為運動員學生提供彈性課程,故教育局應考慮制訂政策,把此模式推行至全港中學,並改革課時安排,增加學校的體育課節數。另一方面,目前租用政府運動場地難,除了要增建運動場地,亦應讓學生、學校團體於指定時段有優先租用權,以便利學生參加各式運動,亦有助選拔運動員,避免本港運動界出現斷層。 港府對運動員資助視乎成績,獲取奧運這種世界賽獎牌的「精英甲」運動員,每月只有約四萬元全職標準資助,「精英丙」級更只有約一萬元,當局應考慮增加全職運動員資助,讓他們全情投入訓練;亦應完善退役安排,深化目前民政事務局「退役運動員轉型計畫」,安排更多出路支援,包括加強在職培訓及進修資助、協助加入不同行業,最近就有建議安排退役運動員入職紀律部隊。相信改善運動員待遇,可使更多家長放心讓子女成為運動員。 目前東京奧運熱潮未過,正是政府把握機會透過上述措施,改善運動文化的好時機,使體育風氣不止於一時,而是普及可持續地走得更遠! 原文鏈接: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2385958/


整頓教協長痛不如短痛

04

Aug 2021

整頓教協長痛不如短痛

04/08/2021《思考香港》 朱兆麟 近日不少教育界的朋友,都關注到教協被內地官方媒體批評後,再遭教育局終止與其工作關係;有人懷疑是政府要打壓工會,不顧教師利益,但教育局已指出,問題是教協作為教育專業團體,近年言論和行徑有違教育專業,「本質上與政治團體無異」。正如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所言,管治者「不僅要想幹事,還要會幹事、能幹事、幹成事」,今次對教協「小懲大誡」,亦有利本港教育政策走上正軌。 教協在創會會長司徒華領導下,一直以來為教師作支援,會員人數逾9萬,在教育界有極大影響力。不但向會員提供各種服務,包括培訓課程、各式生活用品、食品等「會員優惠」;當教師遇上學校管理不善、不公,教協亦會代教師向校方或辦學團體作調解,故甚得教師支持,因而能發展成最大型的教育專業團體,對教育行業亦有一定貢獻。 可惜教協除作為教育專業團體外,亦一直保持政治色彩,包括積極參與「民陣」及「支聯會」的活動。過往政府對此「隻眼開隻眼閉」,但自司徒華先生過身後,教協逐漸變本加厲,不但曾出版涉及佔中的教材,反修例運動期間,更對教師、學生參與街頭運動起了推動作用,除出版相關刊物,又舉辦宣傳反修例示威的活動,其政治色彩更有蓋過其專業團體定位之勢。 既然近年教協日漸走上歪路,所謂長痛不如短痛,教育局與之割席,短期而言會對作為會員的教師帶來衝擊,但長遠而言卻有助糾正歪風,旗幟鮮明地告訴教育界,這些涉足政治、偏離教育專業的行為不受鼓勵。教育局既然終止了與教協的工作關係,教協未來就要面臨抉擇,是繼續維持其政治路線,走向邊緣化?還是積極與政治路線、鼓吹政治的成員劃清界線,重建專業團體定位,與教育局修復關係? 教協近日發信全體會員,宣佈今後聚焦教育專業和權益工作,是為「去政治化」走上正確的道路。隨著未來港府要加強推動愛國教育,包括讓年輕人正確認識國安法、一國兩制,加上推動通識演化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創科教育等,都需要教育界與教育局攜手合作,寄望教協能以教育界大局為重,把教師、學生的利益放於首位,消除政治色彩,重新扮演教師與學校、教育局等不同持分者的橋樑,提升香港整體教育質素。 原文鏈接:https://www.thinkhk.com/article/2021-08/04/50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