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媒體

活力長者

運用新方法提升青年愛國意識

21/07/2022《文匯報》朱兆麟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執行總監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但近年本港受到修例風波等違法暴力活動的衝擊,有不少青少年參與其中,多少反映過往本港推行愛國主義教育存在缺失,部分青少年的國家觀念、民族意識較淡薄,容易受人唆擺而誤入歧途。  對國家的「認識」不等於「認同」。香港回歸祖國以來,小學、中學以至高等院校的課程,都不同程度地涵蓋了香港與國家的密切關係、國家歷史、近代發展成果等內容。但這些國民身份認同、愛國主義教育都有欠立體,只停留在知識層面,導致許多年輕人未能對國家成就、面對的挑戰感同身受。根據2018年新民黨發表的《青少年國民身份》研究報告,逾九成半受訪本港青少年曾到訪內地,還有近一半人習慣瀏覽內地網站,但年輕人對國家認同感不足,許多年輕人只視內地為旅遊熱點,未有建立家國歸屬感。  未來的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從過往在課堂、課本講述大道理,轉變為舉辦一系列愛國主義活動,結合時下年輕人喜愛的潮流文化,使他們更能置身其中,有所感受。正如近日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所言,升國旗及奏唱國歌,有助學生建立身份認同和歸屬感,令他們感受到香港與國家血脈相連。透過親身參與這些活動,學生可以從日常生活中達到「知行合一」,對所學內容認識更深刻。  至於目前的一些學科考察、課外活動,也要與時並進。學校可結合近年的文物古蹟打卡風潮,安排一些具教育意義的古蹟行山活動,例如到訪沙頭角抗戰文物徑,讓學生從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等與抗戰相關的歷史古蹟,體會到抗日戰爭中香港淪陷時,港人先輩與中國共產黨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同心抗日、保家衛國的英勇事跡。  為推動學生關心國情,教育界亦要進一步加強兩地的民間聯繫,包括多舉辦吸引內地與本港年輕人一同參與、互動的課外活動,先從兩地年輕人都熱愛的潮流文化、體育活動入手,與內地院校合辦運動會、網上遊戲比賽、電競比賽等。教育局應推動校方鼓勵更多學生成為愛國教育大使。如今社交媒體流行,教育界可舉辦更多社交平台短片拍攝比賽及相關培訓,並透過學校的校園電視台,鼓勵各學校成立國情資訊平台,傳播國情教育內容。  《國史大綱》作者錢穆指出,作為一國之國民,要對國情有所知,繼而存有溫情與敬意,「國家乃再有向前發展之希望」。國家主席習近平七一重要講話強調:「我們還要特別關心關愛青年人」。教育工作者要做到以情動人,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加強國民身份認同,讓他們在未來更主動把握大灣區等國家發展機遇,成為對香港、國家有承擔、有作為的新一代。原文鏈接:https://www.wenweipo.com/epaper/view/newsDetail/1549817101638832128.html
/ by

習主席講話具分量 港府應訂績效指標

15/07/2022《HK01》 朱兆麟 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執行總監 習近平主席於慶祝香港回歸二十五周年大會發表重要講話,肯定了香港憑藉一國兩制優勢的獨特發展定位、對國家的貢獻,掃除了香港未來的陰霾,亦表達了對港發展期望。港府新班子都應從講話內容查找不足,盡快訂立工作目標和績效指標。 ...
Read More
/ by

電動車要普及 配套政策需提升

27/06/2022《星島日報》朱兆麟 黃展瑋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來論|電動車要普及 配套政策需提升    去年政府先後推出《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綫圖》及《香港氣候行動藍圖二○五○》,為外界帶來了進一步推廣電動車應用,以及二○五○年前實現車輛零排放的美好願景。今年頭一季每兩部新登記私家車,就有一架電動車,但要本地電動車進一步普及仍面對不少挑戰,包括充電設施不足、電池回收難。 去年中有報道指,領展管理的五萬六千多個車位中,只提供八十六個充電車位,佔全部車位百分之零點一五。政府停車場充電車位也只有一千一百一十九個,平均近十七架電動車搶一個充電位,遠遠落後於韓國平均兩部電動車用一個公共充電站。受充電設備限制,不少傳統汽油車主都擔心換電動車後,要停泊較遠地方再以公共交通工具轉駁。雪上加霜的是,熱門電動車品牌Tesla早前宣布多款Tesla汽車加價,有車型稅前價漲幅更達百分之六點六八,很大程度抵銷了「一換一」換電動車計畫的首次登記稅寬減誘因,使不少有意換電動車的車主改抱觀望態度。故政府必須改善配套政策,提升車主選用電動車的誘因。挪威多項政策利電動車市場 電動車的退役電池若未能妥善回收,亦有機會造成環境問題。過往本港會把電動車退役電池先送到化學廢物處理機構作分類、放電等初步處理,再送到韓國、日本等地的化學廢物處置機構循環再造。但近年受疫情影響,運輸成本大增,很多待處理的退役電池滯留在港。近日有立法會議員就建議港府興建電池循環再造設施,減少目前電池回收在港面臨的掣肘。 電動車普及化成功的國家,都是源於政府積極提升電動車設施配套、推出完善的退役電池方案,使電動車普及化之餘避免製造新的環境問題,確保政策具可持續性。例如挪威不但允許電動車司機使用專用道路、免費停泊市政停車場、寬免車輛登記稅,亦在當地興建鋰電池回收再造設施。據當局統計,該國二○二○年電動車銷量已佔新車銷售量的百分之五十四點三,是全球首個電動車銷量過半國家。近日美國政府亦急起直追,宣布計畫投入五十億美元,於二○三○年前為全國增設五十萬個電動車充電站,目標是建設一個能滿足外出或長途旅行需要的全國電動車充電網路。 增加公私營充電設施,完善退役電池回收安排,都是當務之急,以配合電動車普及化趨勢。環境局上月稱,計畫今年於大嶼山及西貢區分階段建不少於十個電動的士專用快速充電樁,是為充電設施政策制訂具體時間表的良好示範。其他相關政策,都應盡量細分為例如一年、五年的量化目標,包括政府去年稱研究把現有加油站及加氣站、轉型至快速充電站;有了具體時間表,就可避免路綫圖、藍圖變成口號,早日以電動車為主的新能源車,全面取代傳統汽油車這一大空氣污染源頭。原文鏈接: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2472153/%E6%97%A5%E5%A0%B1-%E6%B8%AF%E8%81%9E-%E4%BE%86%E8%AB%96-%E9%9B%BB%E5%8B%95%E8%BB%8A%E8%A6%81%E6%99%AE%E5%8F%8A-%E9%85%8D%E5%A5%97%E6%94%BF%E7%AD%96%E9%9C%80%E6%8F%90%E5%8D%87
/ by

為何港府缺乏具創造力的管治「球星」?──朱兆麟

28/06/2022《HK01》傳統學府積極培育創科人才──朱兆麟早前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王卓祺於《明報》發表文章,以足球比喻回顧回歸以來「一國兩制」實踐經驗及展望,當中分析了本地管治人才培養問題,不但切中時弊,亦呼應了筆者發表過的看法。文章點出了回歸以來沿用港英培養的政務官為治港班子骨幹帶來的問題。儘管這批政務官都是從本地挑選的精英,但普遍有被西方價值影響、有行政官員處事因循作風、缺乏所需政治識見。當時背後的球隊「班主」是英國政府,而港督只是「領隊」;當班主於球隊中安插其來自英國的「外援」為隊中主力,本地球員自然缺乏擔任主將的發揮機會。筆者認為,李家超的新班子中有多名政務官,正反映了本地未有足夠管治人才。每個球隊位置若想有成熟的球員替補,都需要有系統的陪訓、長年累月的實戰、更理想是能有前輩「以老帶新」。但回歸後,當受班主重用的骨幹球員離開後,香港這支球隊就面臨球員斷層,只好倚重缺乏管治經驗的執行人才為管治梯隊,但又出現了人才錯配問題。即使執行人才同樣能對管治作出貢獻,如同後衛、龍門這類較低調的崗位也能主宰球賽勝負,但若然前鋒、中場這些具創造性的崗位都青黃不接,本港將難有長遠及創新的發展藍圖。李家超的新班子中有多名政務官,正反映了本地未有足夠管治人才,仍需倚重政務官為管治核心。新班子已為應付未來民生問題、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等挑戰作準備,為加強決策及危機處理能力,挑選了有從政或公共事務經驗的人組成實幹型班子,但管治人才老化、不足問題已日漸浮現。如今當務之急,是盡快培育或提拔為有能力擔任前鋒、中場的球員,要加快這過程,政府不能單單閉門造車,應與政黨、智庫合作,讓合適的人才有接受多元化培訓和實戰的機會;亦可與內地官方或教育機構加強合作,安排進修、掛職;這正是國家足球隊到外地集訓,吸取各家之長的原理。古時有「宰相必起於州部」原則,正是避免在上位者推行政策時脫離民生實際。即使是今日,不少國家管治團隊亦是地方單位出身為主,例如曾參與選舉、於地區事務深耕細作的人才;而智庫的研究範疇,普遍是由下而上,從民生出發,繼而推動宏觀政策,故也培育出不少具全國及大局觀的管治人才;政府若能多與這些外部組織合作培訓、交流、提拔人才,可加強人才旋轉門,使有潛力的管治人才能累積更廣泛歷練和經驗,如同球員試踢更多位置,可累積閱讀球賽的大局觀,在最適合的位置發光發熱,成為獨當一面的球星,自能為「一國兩制」發展踢出漂亮的下半場。原文鏈接:https://opentalk.hk01.com/story/62bab3e48b70f1001fc9be65
/ by

傳統學府積極培育創科人才

24/05/2022《HK01》 傳統學府積極培育創科人才──朱兆麟 近日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通過第六屆政府架構重組方案,包括創新及科技局改名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民政事務局重組為「民政及青年事務局」,為落實李家超競選政綱中強調創科發展、為青年創造上流機遇,踏出重要一步,架構重組後政府可突破過往的傳統思維,加強整合創科政策與青年政策,培育更多年輕創科人才。政府也應多與學界加強合作,尤其不少傳統名校在培育本地創科人才上也扮演重要角色。 近年鄰近的亞太地區,例如新加坡、韓國政府,都大力投入資源於創科發展,新加坡企業發展局2020年就曾聯合當地大學,合作推出初創公司創業計劃。港府近年也推出過類似政策,但主要集中於大專層面,例如科技園公司就與中大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支援早期初創培育。其實不少傳統中學,例如強調「全人教育」的喇沙書院,就相當重視學生的STEM培訓,是政府培育本地高新產業、創科發展人才的合適夥伴。筆者從喇沙書院舊生的朋友知悉,最近為慶祝創校九十周年所展開的幾項計劃,展現了「全人教育」的教學精神,活動更運用了不少新科技元素,例如其網頁推出「虛擬校園遊覽」,使有興趣參觀者即使不來現場,也可透過電子裝置,遙距360度形式立體參觀學校每一角落、課室及教學室、設施,例如紀錄該校創校以來歷史的校史館和校史長廊,部分「景點」更設有註解,介紹學校的歷史、事蹟、學生各學科的專題作業,使人有如置身其中,實在是一大突破。 ...
Read More
/ by

兵行險著到實驗之路 行政長官選舉序幕

19/04/2022《HK01》 兵行險著到實驗之路 行政長官選舉序幕—朱兆麟、陳溢謙 新一屆的行政長官選舉經歷改期、疫情等困擾後,終於由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辭職參選結開序幕。由李司長被破格提拔及中央同意任命下,再參考過去仕途出人意表的成績,參選於政壇可謂意料中事。但相信社會各界必定會有疑慮,就是李司長真正接觸民生政治時間不足一年,過去亦無在政圈「打滾」,何以順利組閣再於選舉後個多月找來多位稱職的局長,讓香港順利前行?! 李家超是特首選舉唯一參選人。(資料圖片) ...
Read More
/ by

香港政界需要甚麼樣的培訓機構?

04/03/2022《HK01》 朱兆麟、陳溢謙   下屆政府不久就要接手,現屆政府由上任起多次提出政治人才培訓以及政治人才培訓制度,除了一個公務員學院的落實外,亦不看見一個穩健、有效和高層次的政治人才培訓制度,去迎接當下「愛國者治港」的新政治環境,亦未能回應社會的新挑戰和形勢。以往以政務官為首的政治體系,輔以建制主導議會的政治現況,不少人在社交媒體繼續主導了輿論,形成了市民和政府長期的對立和不滿,致使不少好的政策都沒有人關注。即使曾蔭權的第三屆特區政府時設副局長或政治助理一職,招攬原本各方勢力重點培植人才,甚至是耗盡一些政策研究智庫的政治人才,但說到底,這些只熟悉政策分析,或者社區及地方議題,又或許了解媒體運作,是否香港社會所需要的是全方位的政治人才,既熟悉政策,了解政府運作,懂得社區和地方議題,如何跟媒體和居民打交道,以及有能力又熟悉公共政策的領袖。 ...
Read More
/ by

錯國名事件反映質素問題?

16/09/2021《HK01》 朱兆麟 近日特首出席行政會議前的記者會,身後大螢幕錯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寫成「中國人民共和國」,引起輿論嘩然。為何特首辦竟會犯下如此「低級錯誤」?可能涉及內部程序出錯,甚至是公務人員質素問題。需要專責人員統籌新聞及公關工作政府凡是對外發佈的刊物、宣傳品、文書,各部門均有嚴謹程序,通常由負責的各級公務員甚至是部門主管,多重過目,無問題才「出街」。今次面向公眾的背景板文字出錯,是否有人「流水作業」式批閱,未有嚴謹校對?而記者會現場,有多名人員在場,包括特首辦員工、新聞主任等,為何會無人發現問題?近年政府對外的新聞稿、告示出現錯別字情況有上升跡像;有人批評今次事件中,在場人員以「打份工」作風被動處事,只顧忙手頭工作,未有互相「補位、提場」。甚至有外界質疑,會否是外國回流的「番書仔」,真的連國家名也不熟識?要防止同類事件發生,首先應檢討目前流程和架構。自特首取消新聞專員一職,失去了統籌對外新聞工作及活動的「大內總管」,影響了工作的條理和效率。即使不重設新聞專員,也應於重要活動時安排高級的新聞主任「政出一門」地統籌工作,包括就校對程序作最後把關。建議考核反應速度與觀察力另一方向是從招聘及培訓入手。政府聘用文職公務員,包括行政主任、政務主任,甚或政治問責官員,一向重視語文能力,故挑選出不少來自本地甚至是海外名牌大學、語文能力優秀的精英,但卻未能分別出應徴者的處事態度、觀察力,加上招聘筆試題目集中本地民生議題、書信公函,未能考核其國情認知、政治識見。未來招聘應引入更多元化的評核指標,例如仿效港鐵招聘車長的做法,安排考核觀察力、反應速度的測驗;其次,亦應加入涉及國情、港情基礎認知的題目,使評核更多元化,更能貼近公務工作的實際所需,避免因「獨專語文」產生「高分低能」的公務人員。特首於年初表示,會爭取年內設臨時公務員學院,政府可善用學院作為平台,與各界合作,包括與大專院校、智庫、政黨等合辦國情、政策行政、公關應對等實用課程。特別是過往本港公務員着眼於本土事宜,規劃發展也着眼本地,欠缺國家視野。當局可安排內地官員參與制訂有關課程,使本港公務員認識內地國策,包括十四五規劃、大灣區發展的機遇,例如加快發展新界北,與深圳發展互相配合,跟上「國家速度」。原文鏈接:https://opentalk.hk01.com/story/6142f1ab2bed9f00170e39b
/ by

從香港奧運佳績看管治

13/09/2021《思考香港》 朱兆麟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於七月時提出了香港管治者應有的「五個善於」,包括善於在治港實踐中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善於破解香港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善於為民眾辦實事、善於團結方方面面的力量;以及善於履職盡責。 講話內容表達了對治港者執行和領導能力的重視。筆者聯想到港隊於東京奧運會及殘奧會均取得佳績,關鍵是上下一心,多位港隊領隊都表現出色。例如劍擊隊的法國籍教練Gregory ...
Read More
/ by

古蹟保育政策展望

08/09/2021《思考香港》 朱兆麟 新冠肺炎疫情下,要去旅行就要等世界各地疫苗接種更普及、疫情受控才有望成事。雖然不能外遊,但筆者閒暇時重溫昔日旅遊的照片,例如英國、新加坡的古蹟建築都令我印象深刻。這些地方的保育政策,都有值得香港參考學習的地方,特別是與商界合作及重視保育整體性的精神。 古蹟建築代表著城市的文化,保育不單是把建築保留,更應研究將其活化,使之成為不論是於城市居住、遊覽的人都可享受,既能體會古建築之美,又可理解到城市的歷史意義,對當地文化風情留下深刻印象。英國政府就相當重視活化歷史建築,包括與泰特美術館集團合作,於2000年將一座1947年建造的廢棄發電廠,活化成今日倫敦地標之一的泰特現代藝術館;新加坡政府則非單單保存個別古蹟,而是把歷史遺產分為國家古蹟及保護區,重視保留整個地區的歷史、建築風格和氣氛,以營造地區獨特性。 ...
Read More
/ by

規劃及房屋

運用新方法提升青年愛國意識

21/07/2022《文匯報》朱兆麟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執行總監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但近年本港受到修例風波等違法暴力活動的衝擊,有不少青少年參與其中,多少反映過往本港推行愛國主義教育存在缺失,部分青少年的國家觀念、民族意識較淡薄,容易受人唆擺而誤入歧途。  對國家的「認識」不等於「認同」。香港回歸祖國以來,小學、中學以至高等院校的課程,都不同程度地涵蓋了香港與國家的密切關係、國家歷史、近代發展成果等內容。但這些國民身份認同、愛國主義教育都有欠立體,只停留在知識層面,導致許多年輕人未能對國家成就、面對的挑戰感同身受。根據2018年新民黨發表的《青少年國民身份》研究報告,逾九成半受訪本港青少年曾到訪內地,還有近一半人習慣瀏覽內地網站,但年輕人對國家認同感不足,許多年輕人只視內地為旅遊熱點,未有建立家國歸屬感。  未來的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從過往在課堂、課本講述大道理,轉變為舉辦一系列愛國主義活動,結合時下年輕人喜愛的潮流文化,使他們更能置身其中,有所感受。正如近日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所言,升國旗及奏唱國歌,有助學生建立身份認同和歸屬感,令他們感受到香港與國家血脈相連。透過親身參與這些活動,學生可以從日常生活中達到「知行合一」,對所學內容認識更深刻。  至於目前的一些學科考察、課外活動,也要與時並進。學校可結合近年的文物古蹟打卡風潮,安排一些具教育意義的古蹟行山活動,例如到訪沙頭角抗戰文物徑,讓學生從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等與抗戰相關的歷史古蹟,體會到抗日戰爭中香港淪陷時,港人先輩與中國共產黨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同心抗日、保家衛國的英勇事跡。  為推動學生關心國情,教育界亦要進一步加強兩地的民間聯繫,包括多舉辦吸引內地與本港年輕人一同參與、互動的課外活動,先從兩地年輕人都熱愛的潮流文化、體育活動入手,與內地院校合辦運動會、網上遊戲比賽、電競比賽等。教育局應推動校方鼓勵更多學生成為愛國教育大使。如今社交媒體流行,教育界可舉辦更多社交平台短片拍攝比賽及相關培訓,並透過學校的校園電視台,鼓勵各學校成立國情資訊平台,傳播國情教育內容。  《國史大綱》作者錢穆指出,作為一國之國民,要對國情有所知,繼而存有溫情與敬意,「國家乃再有向前發展之希望」。國家主席習近平七一重要講話強調:「我們還要特別關心關愛青年人」。教育工作者要做到以情動人,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加強國民身份認同,讓他們在未來更主動把握大灣區等國家發展機遇,成為對香港、國家有承擔、有作為的新一代。原文鏈接:https://www.wenweipo.com/epaper/view/newsDetail/1549817101638832128.html
/ by

習主席講話具分量 港府應訂績效指標

15/07/2022《HK01》 朱兆麟 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執行總監 習近平主席於慶祝香港回歸二十五周年大會發表重要講話,肯定了香港憑藉一國兩制優勢的獨特發展定位、對國家的貢獻,掃除了香港未來的陰霾,亦表達了對港發展期望。港府新班子都應從講話內容查找不足,盡快訂立工作目標和績效指標。 ...
Read More
/ by

電動車要普及 配套政策需提升

27/06/2022《星島日報》朱兆麟 黃展瑋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來論|電動車要普及 配套政策需提升    去年政府先後推出《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綫圖》及《香港氣候行動藍圖二○五○》,為外界帶來了進一步推廣電動車應用,以及二○五○年前實現車輛零排放的美好願景。今年頭一季每兩部新登記私家車,就有一架電動車,但要本地電動車進一步普及仍面對不少挑戰,包括充電設施不足、電池回收難。 去年中有報道指,領展管理的五萬六千多個車位中,只提供八十六個充電車位,佔全部車位百分之零點一五。政府停車場充電車位也只有一千一百一十九個,平均近十七架電動車搶一個充電位,遠遠落後於韓國平均兩部電動車用一個公共充電站。受充電設備限制,不少傳統汽油車主都擔心換電動車後,要停泊較遠地方再以公共交通工具轉駁。雪上加霜的是,熱門電動車品牌Tesla早前宣布多款Tesla汽車加價,有車型稅前價漲幅更達百分之六點六八,很大程度抵銷了「一換一」換電動車計畫的首次登記稅寬減誘因,使不少有意換電動車的車主改抱觀望態度。故政府必須改善配套政策,提升車主選用電動車的誘因。挪威多項政策利電動車市場 電動車的退役電池若未能妥善回收,亦有機會造成環境問題。過往本港會把電動車退役電池先送到化學廢物處理機構作分類、放電等初步處理,再送到韓國、日本等地的化學廢物處置機構循環再造。但近年受疫情影響,運輸成本大增,很多待處理的退役電池滯留在港。近日有立法會議員就建議港府興建電池循環再造設施,減少目前電池回收在港面臨的掣肘。 電動車普及化成功的國家,都是源於政府積極提升電動車設施配套、推出完善的退役電池方案,使電動車普及化之餘避免製造新的環境問題,確保政策具可持續性。例如挪威不但允許電動車司機使用專用道路、免費停泊市政停車場、寬免車輛登記稅,亦在當地興建鋰電池回收再造設施。據當局統計,該國二○二○年電動車銷量已佔新車銷售量的百分之五十四點三,是全球首個電動車銷量過半國家。近日美國政府亦急起直追,宣布計畫投入五十億美元,於二○三○年前為全國增設五十萬個電動車充電站,目標是建設一個能滿足外出或長途旅行需要的全國電動車充電網路。 增加公私營充電設施,完善退役電池回收安排,都是當務之急,以配合電動車普及化趨勢。環境局上月稱,計畫今年於大嶼山及西貢區分階段建不少於十個電動的士專用快速充電樁,是為充電設施政策制訂具體時間表的良好示範。其他相關政策,都應盡量細分為例如一年、五年的量化目標,包括政府去年稱研究把現有加油站及加氣站、轉型至快速充電站;有了具體時間表,就可避免路綫圖、藍圖變成口號,早日以電動車為主的新能源車,全面取代傳統汽油車這一大空氣污染源頭。原文鏈接: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2472153/%E6%97%A5%E5%A0%B1-%E6%B8%AF%E8%81%9E-%E4%BE%86%E8%AB%96-%E9%9B%BB%E5%8B%95%E8%BB%8A%E8%A6%81%E6%99%AE%E5%8F%8A-%E9%85%8D%E5%A5%97%E6%94%BF%E7%AD%96%E9%9C%80%E6%8F%90%E5%8D%87
/ by

為何港府缺乏具創造力的管治「球星」?──朱兆麟

28/06/2022《HK01》傳統學府積極培育創科人才──朱兆麟早前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王卓祺於《明報》發表文章,以足球比喻回顧回歸以來「一國兩制」實踐經驗及展望,當中分析了本地管治人才培養問題,不但切中時弊,亦呼應了筆者發表過的看法。文章點出了回歸以來沿用港英培養的政務官為治港班子骨幹帶來的問題。儘管這批政務官都是從本地挑選的精英,但普遍有被西方價值影響、有行政官員處事因循作風、缺乏所需政治識見。當時背後的球隊「班主」是英國政府,而港督只是「領隊」;當班主於球隊中安插其來自英國的「外援」為隊中主力,本地球員自然缺乏擔任主將的發揮機會。筆者認為,李家超的新班子中有多名政務官,正反映了本地未有足夠管治人才。每個球隊位置若想有成熟的球員替補,都需要有系統的陪訓、長年累月的實戰、更理想是能有前輩「以老帶新」。但回歸後,當受班主重用的骨幹球員離開後,香港這支球隊就面臨球員斷層,只好倚重缺乏管治經驗的執行人才為管治梯隊,但又出現了人才錯配問題。即使執行人才同樣能對管治作出貢獻,如同後衛、龍門這類較低調的崗位也能主宰球賽勝負,但若然前鋒、中場這些具創造性的崗位都青黃不接,本港將難有長遠及創新的發展藍圖。李家超的新班子中有多名政務官,正反映了本地未有足夠管治人才,仍需倚重政務官為管治核心。新班子已為應付未來民生問題、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等挑戰作準備,為加強決策及危機處理能力,挑選了有從政或公共事務經驗的人組成實幹型班子,但管治人才老化、不足問題已日漸浮現。如今當務之急,是盡快培育或提拔為有能力擔任前鋒、中場的球員,要加快這過程,政府不能單單閉門造車,應與政黨、智庫合作,讓合適的人才有接受多元化培訓和實戰的機會;亦可與內地官方或教育機構加強合作,安排進修、掛職;這正是國家足球隊到外地集訓,吸取各家之長的原理。古時有「宰相必起於州部」原則,正是避免在上位者推行政策時脫離民生實際。即使是今日,不少國家管治團隊亦是地方單位出身為主,例如曾參與選舉、於地區事務深耕細作的人才;而智庫的研究範疇,普遍是由下而上,從民生出發,繼而推動宏觀政策,故也培育出不少具全國及大局觀的管治人才;政府若能多與這些外部組織合作培訓、交流、提拔人才,可加強人才旋轉門,使有潛力的管治人才能累積更廣泛歷練和經驗,如同球員試踢更多位置,可累積閱讀球賽的大局觀,在最適合的位置發光發熱,成為獨當一面的球星,自能為「一國兩制」發展踢出漂亮的下半場。原文鏈接:https://opentalk.hk01.com/story/62bab3e48b70f1001fc9be65
/ by

傳統學府積極培育創科人才

24/05/2022《HK01》 傳統學府積極培育創科人才──朱兆麟 近日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通過第六屆政府架構重組方案,包括創新及科技局改名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民政事務局重組為「民政及青年事務局」,為落實李家超競選政綱中強調創科發展、為青年創造上流機遇,踏出重要一步,架構重組後政府可突破過往的傳統思維,加強整合創科政策與青年政策,培育更多年輕創科人才。政府也應多與學界加強合作,尤其不少傳統名校在培育本地創科人才上也扮演重要角色。 近年鄰近的亞太地區,例如新加坡、韓國政府,都大力投入資源於創科發展,新加坡企業發展局2020年就曾聯合當地大學,合作推出初創公司創業計劃。港府近年也推出過類似政策,但主要集中於大專層面,例如科技園公司就與中大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支援早期初創培育。其實不少傳統中學,例如強調「全人教育」的喇沙書院,就相當重視學生的STEM培訓,是政府培育本地高新產業、創科發展人才的合適夥伴。筆者從喇沙書院舊生的朋友知悉,最近為慶祝創校九十周年所展開的幾項計劃,展現了「全人教育」的教學精神,活動更運用了不少新科技元素,例如其網頁推出「虛擬校園遊覽」,使有興趣參觀者即使不來現場,也可透過電子裝置,遙距360度形式立體參觀學校每一角落、課室及教學室、設施,例如紀錄該校創校以來歷史的校史館和校史長廊,部分「景點」更設有註解,介紹學校的歷史、事蹟、學生各學科的專題作業,使人有如置身其中,實在是一大突破。 ...
Read More
/ by

兵行險著到實驗之路 行政長官選舉序幕

19/04/2022《HK01》 兵行險著到實驗之路 行政長官選舉序幕—朱兆麟、陳溢謙 新一屆的行政長官選舉經歷改期、疫情等困擾後,終於由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辭職參選結開序幕。由李司長被破格提拔及中央同意任命下,再參考過去仕途出人意表的成績,參選於政壇可謂意料中事。但相信社會各界必定會有疑慮,就是李司長真正接觸民生政治時間不足一年,過去亦無在政圈「打滾」,何以順利組閣再於選舉後個多月找來多位稱職的局長,讓香港順利前行?! 李家超是特首選舉唯一參選人。(資料圖片) ...
Read More
/ by

香港政界需要甚麼樣的培訓機構?

04/03/2022《HK01》 朱兆麟、陳溢謙   下屆政府不久就要接手,現屆政府由上任起多次提出政治人才培訓以及政治人才培訓制度,除了一個公務員學院的落實外,亦不看見一個穩健、有效和高層次的政治人才培訓制度,去迎接當下「愛國者治港」的新政治環境,亦未能回應社會的新挑戰和形勢。以往以政務官為首的政治體系,輔以建制主導議會的政治現況,不少人在社交媒體繼續主導了輿論,形成了市民和政府長期的對立和不滿,致使不少好的政策都沒有人關注。即使曾蔭權的第三屆特區政府時設副局長或政治助理一職,招攬原本各方勢力重點培植人才,甚至是耗盡一些政策研究智庫的政治人才,但說到底,這些只熟悉政策分析,或者社區及地方議題,又或許了解媒體運作,是否香港社會所需要的是全方位的政治人才,既熟悉政策,了解政府運作,懂得社區和地方議題,如何跟媒體和居民打交道,以及有能力又熟悉公共政策的領袖。 ...
Read More
/ by

錯國名事件反映質素問題?

16/09/2021《HK01》 朱兆麟 近日特首出席行政會議前的記者會,身後大螢幕錯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寫成「中國人民共和國」,引起輿論嘩然。為何特首辦竟會犯下如此「低級錯誤」?可能涉及內部程序出錯,甚至是公務人員質素問題。需要專責人員統籌新聞及公關工作政府凡是對外發佈的刊物、宣傳品、文書,各部門均有嚴謹程序,通常由負責的各級公務員甚至是部門主管,多重過目,無問題才「出街」。今次面向公眾的背景板文字出錯,是否有人「流水作業」式批閱,未有嚴謹校對?而記者會現場,有多名人員在場,包括特首辦員工、新聞主任等,為何會無人發現問題?近年政府對外的新聞稿、告示出現錯別字情況有上升跡像;有人批評今次事件中,在場人員以「打份工」作風被動處事,只顧忙手頭工作,未有互相「補位、提場」。甚至有外界質疑,會否是外國回流的「番書仔」,真的連國家名也不熟識?要防止同類事件發生,首先應檢討目前流程和架構。自特首取消新聞專員一職,失去了統籌對外新聞工作及活動的「大內總管」,影響了工作的條理和效率。即使不重設新聞專員,也應於重要活動時安排高級的新聞主任「政出一門」地統籌工作,包括就校對程序作最後把關。建議考核反應速度與觀察力另一方向是從招聘及培訓入手。政府聘用文職公務員,包括行政主任、政務主任,甚或政治問責官員,一向重視語文能力,故挑選出不少來自本地甚至是海外名牌大學、語文能力優秀的精英,但卻未能分別出應徴者的處事態度、觀察力,加上招聘筆試題目集中本地民生議題、書信公函,未能考核其國情認知、政治識見。未來招聘應引入更多元化的評核指標,例如仿效港鐵招聘車長的做法,安排考核觀察力、反應速度的測驗;其次,亦應加入涉及國情、港情基礎認知的題目,使評核更多元化,更能貼近公務工作的實際所需,避免因「獨專語文」產生「高分低能」的公務人員。特首於年初表示,會爭取年內設臨時公務員學院,政府可善用學院作為平台,與各界合作,包括與大專院校、智庫、政黨等合辦國情、政策行政、公關應對等實用課程。特別是過往本港公務員着眼於本土事宜,規劃發展也着眼本地,欠缺國家視野。當局可安排內地官員參與制訂有關課程,使本港公務員認識內地國策,包括十四五規劃、大灣區發展的機遇,例如加快發展新界北,與深圳發展互相配合,跟上「國家速度」。原文鏈接:https://opentalk.hk01.com/story/6142f1ab2bed9f00170e39b
/ by

從香港奧運佳績看管治

13/09/2021《思考香港》 朱兆麟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於七月時提出了香港管治者應有的「五個善於」,包括善於在治港實踐中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善於破解香港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善於為民眾辦實事、善於團結方方面面的力量;以及善於履職盡責。 講話內容表達了對治港者執行和領導能力的重視。筆者聯想到港隊於東京奧運會及殘奧會均取得佳績,關鍵是上下一心,多位港隊領隊都表現出色。例如劍擊隊的法國籍教練Gregory ...
Read More
/ by

古蹟保育政策展望

08/09/2021《思考香港》 朱兆麟 新冠肺炎疫情下,要去旅行就要等世界各地疫苗接種更普及、疫情受控才有望成事。雖然不能外遊,但筆者閒暇時重溫昔日旅遊的照片,例如英國、新加坡的古蹟建築都令我印象深刻。這些地方的保育政策,都有值得香港參考學習的地方,特別是與商界合作及重視保育整體性的精神。 古蹟建築代表著城市的文化,保育不單是把建築保留,更應研究將其活化,使之成為不論是於城市居住、遊覽的人都可享受,既能體會古建築之美,又可理解到城市的歷史意義,對當地文化風情留下深刻印象。英國政府就相當重視活化歷史建築,包括與泰特美術館集團合作,於2000年將一座1947年建造的廢棄發電廠,活化成今日倫敦地標之一的泰特現代藝術館;新加坡政府則非單單保存個別古蹟,而是把歷史遺產分為國家古蹟及保護區,重視保留整個地區的歷史、建築風格和氣氛,以營造地區獨特性。 ...
Read More
/ by

體育

運用新方法提升青年愛國意識

21/07/2022《文匯報》朱兆麟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執行總監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但近年本港受到修例風波等違法暴力活動的衝擊,有不少青少年參與其中,多少反映過往本港推行愛國主義教育存在缺失,部分青少年的國家觀念、民族意識較淡薄,容易受人唆擺而誤入歧途。  對國家的「認識」不等於「認同」。香港回歸祖國以來,小學、中學以至高等院校的課程,都不同程度地涵蓋了香港與國家的密切關係、國家歷史、近代發展成果等內容。但這些國民身份認同、愛國主義教育都有欠立體,只停留在知識層面,導致許多年輕人未能對國家成就、面對的挑戰感同身受。根據2018年新民黨發表的《青少年國民身份》研究報告,逾九成半受訪本港青少年曾到訪內地,還有近一半人習慣瀏覽內地網站,但年輕人對國家認同感不足,許多年輕人只視內地為旅遊熱點,未有建立家國歸屬感。  未來的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從過往在課堂、課本講述大道理,轉變為舉辦一系列愛國主義活動,結合時下年輕人喜愛的潮流文化,使他們更能置身其中,有所感受。正如近日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所言,升國旗及奏唱國歌,有助學生建立身份認同和歸屬感,令他們感受到香港與國家血脈相連。透過親身參與這些活動,學生可以從日常生活中達到「知行合一」,對所學內容認識更深刻。  至於目前的一些學科考察、課外活動,也要與時並進。學校可結合近年的文物古蹟打卡風潮,安排一些具教育意義的古蹟行山活動,例如到訪沙頭角抗戰文物徑,讓學生從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等與抗戰相關的歷史古蹟,體會到抗日戰爭中香港淪陷時,港人先輩與中國共產黨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同心抗日、保家衛國的英勇事跡。  為推動學生關心國情,教育界亦要進一步加強兩地的民間聯繫,包括多舉辦吸引內地與本港年輕人一同參與、互動的課外活動,先從兩地年輕人都熱愛的潮流文化、體育活動入手,與內地院校合辦運動會、網上遊戲比賽、電競比賽等。教育局應推動校方鼓勵更多學生成為愛國教育大使。如今社交媒體流行,教育界可舉辦更多社交平台短片拍攝比賽及相關培訓,並透過學校的校園電視台,鼓勵各學校成立國情資訊平台,傳播國情教育內容。  《國史大綱》作者錢穆指出,作為一國之國民,要對國情有所知,繼而存有溫情與敬意,「國家乃再有向前發展之希望」。國家主席習近平七一重要講話強調:「我們還要特別關心關愛青年人」。教育工作者要做到以情動人,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加強國民身份認同,讓他們在未來更主動把握大灣區等國家發展機遇,成為對香港、國家有承擔、有作為的新一代。原文鏈接:https://www.wenweipo.com/epaper/view/newsDetail/1549817101638832128.html
/ by

習主席講話具分量 港府應訂績效指標

15/07/2022《HK01》 朱兆麟 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執行總監 習近平主席於慶祝香港回歸二十五周年大會發表重要講話,肯定了香港憑藉一國兩制優勢的獨特發展定位、對國家的貢獻,掃除了香港未來的陰霾,亦表達了對港發展期望。港府新班子都應從講話內容查找不足,盡快訂立工作目標和績效指標。 ...
Read More
/ by

電動車要普及 配套政策需提升

27/06/2022《星島日報》朱兆麟 黃展瑋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來論|電動車要普及 配套政策需提升    去年政府先後推出《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綫圖》及《香港氣候行動藍圖二○五○》,為外界帶來了進一步推廣電動車應用,以及二○五○年前實現車輛零排放的美好願景。今年頭一季每兩部新登記私家車,就有一架電動車,但要本地電動車進一步普及仍面對不少挑戰,包括充電設施不足、電池回收難。 去年中有報道指,領展管理的五萬六千多個車位中,只提供八十六個充電車位,佔全部車位百分之零點一五。政府停車場充電車位也只有一千一百一十九個,平均近十七架電動車搶一個充電位,遠遠落後於韓國平均兩部電動車用一個公共充電站。受充電設備限制,不少傳統汽油車主都擔心換電動車後,要停泊較遠地方再以公共交通工具轉駁。雪上加霜的是,熱門電動車品牌Tesla早前宣布多款Tesla汽車加價,有車型稅前價漲幅更達百分之六點六八,很大程度抵銷了「一換一」換電動車計畫的首次登記稅寬減誘因,使不少有意換電動車的車主改抱觀望態度。故政府必須改善配套政策,提升車主選用電動車的誘因。挪威多項政策利電動車市場 電動車的退役電池若未能妥善回收,亦有機會造成環境問題。過往本港會把電動車退役電池先送到化學廢物處理機構作分類、放電等初步處理,再送到韓國、日本等地的化學廢物處置機構循環再造。但近年受疫情影響,運輸成本大增,很多待處理的退役電池滯留在港。近日有立法會議員就建議港府興建電池循環再造設施,減少目前電池回收在港面臨的掣肘。 電動車普及化成功的國家,都是源於政府積極提升電動車設施配套、推出完善的退役電池方案,使電動車普及化之餘避免製造新的環境問題,確保政策具可持續性。例如挪威不但允許電動車司機使用專用道路、免費停泊市政停車場、寬免車輛登記稅,亦在當地興建鋰電池回收再造設施。據當局統計,該國二○二○年電動車銷量已佔新車銷售量的百分之五十四點三,是全球首個電動車銷量過半國家。近日美國政府亦急起直追,宣布計畫投入五十億美元,於二○三○年前為全國增設五十萬個電動車充電站,目標是建設一個能滿足外出或長途旅行需要的全國電動車充電網路。 增加公私營充電設施,完善退役電池回收安排,都是當務之急,以配合電動車普及化趨勢。環境局上月稱,計畫今年於大嶼山及西貢區分階段建不少於十個電動的士專用快速充電樁,是為充電設施政策制訂具體時間表的良好示範。其他相關政策,都應盡量細分為例如一年、五年的量化目標,包括政府去年稱研究把現有加油站及加氣站、轉型至快速充電站;有了具體時間表,就可避免路綫圖、藍圖變成口號,早日以電動車為主的新能源車,全面取代傳統汽油車這一大空氣污染源頭。原文鏈接: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2472153/%E6%97%A5%E5%A0%B1-%E6%B8%AF%E8%81%9E-%E4%BE%86%E8%AB%96-%E9%9B%BB%E5%8B%95%E8%BB%8A%E8%A6%81%E6%99%AE%E5%8F%8A-%E9%85%8D%E5%A5%97%E6%94%BF%E7%AD%96%E9%9C%80%E6%8F%90%E5%8D%87
/ by

為何港府缺乏具創造力的管治「球星」?──朱兆麟

28/06/2022《HK01》傳統學府積極培育創科人才──朱兆麟早前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王卓祺於《明報》發表文章,以足球比喻回顧回歸以來「一國兩制」實踐經驗及展望,當中分析了本地管治人才培養問題,不但切中時弊,亦呼應了筆者發表過的看法。文章點出了回歸以來沿用港英培養的政務官為治港班子骨幹帶來的問題。儘管這批政務官都是從本地挑選的精英,但普遍有被西方價值影響、有行政官員處事因循作風、缺乏所需政治識見。當時背後的球隊「班主」是英國政府,而港督只是「領隊」;當班主於球隊中安插其來自英國的「外援」為隊中主力,本地球員自然缺乏擔任主將的發揮機會。筆者認為,李家超的新班子中有多名政務官,正反映了本地未有足夠管治人才。每個球隊位置若想有成熟的球員替補,都需要有系統的陪訓、長年累月的實戰、更理想是能有前輩「以老帶新」。但回歸後,當受班主重用的骨幹球員離開後,香港這支球隊就面臨球員斷層,只好倚重缺乏管治經驗的執行人才為管治梯隊,但又出現了人才錯配問題。即使執行人才同樣能對管治作出貢獻,如同後衛、龍門這類較低調的崗位也能主宰球賽勝負,但若然前鋒、中場這些具創造性的崗位都青黃不接,本港將難有長遠及創新的發展藍圖。李家超的新班子中有多名政務官,正反映了本地未有足夠管治人才,仍需倚重政務官為管治核心。新班子已為應付未來民生問題、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等挑戰作準備,為加強決策及危機處理能力,挑選了有從政或公共事務經驗的人組成實幹型班子,但管治人才老化、不足問題已日漸浮現。如今當務之急,是盡快培育或提拔為有能力擔任前鋒、中場的球員,要加快這過程,政府不能單單閉門造車,應與政黨、智庫合作,讓合適的人才有接受多元化培訓和實戰的機會;亦可與內地官方或教育機構加強合作,安排進修、掛職;這正是國家足球隊到外地集訓,吸取各家之長的原理。古時有「宰相必起於州部」原則,正是避免在上位者推行政策時脫離民生實際。即使是今日,不少國家管治團隊亦是地方單位出身為主,例如曾參與選舉、於地區事務深耕細作的人才;而智庫的研究範疇,普遍是由下而上,從民生出發,繼而推動宏觀政策,故也培育出不少具全國及大局觀的管治人才;政府若能多與這些外部組織合作培訓、交流、提拔人才,可加強人才旋轉門,使有潛力的管治人才能累積更廣泛歷練和經驗,如同球員試踢更多位置,可累積閱讀球賽的大局觀,在最適合的位置發光發熱,成為獨當一面的球星,自能為「一國兩制」發展踢出漂亮的下半場。原文鏈接:https://opentalk.hk01.com/story/62bab3e48b70f1001fc9be65
/ by

傳統學府積極培育創科人才

24/05/2022《HK01》 傳統學府積極培育創科人才──朱兆麟 近日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通過第六屆政府架構重組方案,包括創新及科技局改名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民政事務局重組為「民政及青年事務局」,為落實李家超競選政綱中強調創科發展、為青年創造上流機遇,踏出重要一步,架構重組後政府可突破過往的傳統思維,加強整合創科政策與青年政策,培育更多年輕創科人才。政府也應多與學界加強合作,尤其不少傳統名校在培育本地創科人才上也扮演重要角色。 近年鄰近的亞太地區,例如新加坡、韓國政府,都大力投入資源於創科發展,新加坡企業發展局2020年就曾聯合當地大學,合作推出初創公司創業計劃。港府近年也推出過類似政策,但主要集中於大專層面,例如科技園公司就與中大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支援早期初創培育。其實不少傳統中學,例如強調「全人教育」的喇沙書院,就相當重視學生的STEM培訓,是政府培育本地高新產業、創科發展人才的合適夥伴。筆者從喇沙書院舊生的朋友知悉,最近為慶祝創校九十周年所展開的幾項計劃,展現了「全人教育」的教學精神,活動更運用了不少新科技元素,例如其網頁推出「虛擬校園遊覽」,使有興趣參觀者即使不來現場,也可透過電子裝置,遙距360度形式立體參觀學校每一角落、課室及教學室、設施,例如紀錄該校創校以來歷史的校史館和校史長廊,部分「景點」更設有註解,介紹學校的歷史、事蹟、學生各學科的專題作業,使人有如置身其中,實在是一大突破。 ...
Read More
/ by

兵行險著到實驗之路 行政長官選舉序幕

19/04/2022《HK01》 兵行險著到實驗之路 行政長官選舉序幕—朱兆麟、陳溢謙 新一屆的行政長官選舉經歷改期、疫情等困擾後,終於由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辭職參選結開序幕。由李司長被破格提拔及中央同意任命下,再參考過去仕途出人意表的成績,參選於政壇可謂意料中事。但相信社會各界必定會有疑慮,就是李司長真正接觸民生政治時間不足一年,過去亦無在政圈「打滾」,何以順利組閣再於選舉後個多月找來多位稱職的局長,讓香港順利前行?! 李家超是特首選舉唯一參選人。(資料圖片) ...
Read More
/ by

香港政界需要甚麼樣的培訓機構?

04/03/2022《HK01》 朱兆麟、陳溢謙   下屆政府不久就要接手,現屆政府由上任起多次提出政治人才培訓以及政治人才培訓制度,除了一個公務員學院的落實外,亦不看見一個穩健、有效和高層次的政治人才培訓制度,去迎接當下「愛國者治港」的新政治環境,亦未能回應社會的新挑戰和形勢。以往以政務官為首的政治體系,輔以建制主導議會的政治現況,不少人在社交媒體繼續主導了輿論,形成了市民和政府長期的對立和不滿,致使不少好的政策都沒有人關注。即使曾蔭權的第三屆特區政府時設副局長或政治助理一職,招攬原本各方勢力重點培植人才,甚至是耗盡一些政策研究智庫的政治人才,但說到底,這些只熟悉政策分析,或者社區及地方議題,又或許了解媒體運作,是否香港社會所需要的是全方位的政治人才,既熟悉政策,了解政府運作,懂得社區和地方議題,如何跟媒體和居民打交道,以及有能力又熟悉公共政策的領袖。 ...
Read More
/ by

錯國名事件反映質素問題?

16/09/2021《HK01》 朱兆麟 近日特首出席行政會議前的記者會,身後大螢幕錯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寫成「中國人民共和國」,引起輿論嘩然。為何特首辦竟會犯下如此「低級錯誤」?可能涉及內部程序出錯,甚至是公務人員質素問題。需要專責人員統籌新聞及公關工作政府凡是對外發佈的刊物、宣傳品、文書,各部門均有嚴謹程序,通常由負責的各級公務員甚至是部門主管,多重過目,無問題才「出街」。今次面向公眾的背景板文字出錯,是否有人「流水作業」式批閱,未有嚴謹校對?而記者會現場,有多名人員在場,包括特首辦員工、新聞主任等,為何會無人發現問題?近年政府對外的新聞稿、告示出現錯別字情況有上升跡像;有人批評今次事件中,在場人員以「打份工」作風被動處事,只顧忙手頭工作,未有互相「補位、提場」。甚至有外界質疑,會否是外國回流的「番書仔」,真的連國家名也不熟識?要防止同類事件發生,首先應檢討目前流程和架構。自特首取消新聞專員一職,失去了統籌對外新聞工作及活動的「大內總管」,影響了工作的條理和效率。即使不重設新聞專員,也應於重要活動時安排高級的新聞主任「政出一門」地統籌工作,包括就校對程序作最後把關。建議考核反應速度與觀察力另一方向是從招聘及培訓入手。政府聘用文職公務員,包括行政主任、政務主任,甚或政治問責官員,一向重視語文能力,故挑選出不少來自本地甚至是海外名牌大學、語文能力優秀的精英,但卻未能分別出應徴者的處事態度、觀察力,加上招聘筆試題目集中本地民生議題、書信公函,未能考核其國情認知、政治識見。未來招聘應引入更多元化的評核指標,例如仿效港鐵招聘車長的做法,安排考核觀察力、反應速度的測驗;其次,亦應加入涉及國情、港情基礎認知的題目,使評核更多元化,更能貼近公務工作的實際所需,避免因「獨專語文」產生「高分低能」的公務人員。特首於年初表示,會爭取年內設臨時公務員學院,政府可善用學院作為平台,與各界合作,包括與大專院校、智庫、政黨等合辦國情、政策行政、公關應對等實用課程。特別是過往本港公務員着眼於本土事宜,規劃發展也着眼本地,欠缺國家視野。當局可安排內地官員參與制訂有關課程,使本港公務員認識內地國策,包括十四五規劃、大灣區發展的機遇,例如加快發展新界北,與深圳發展互相配合,跟上「國家速度」。原文鏈接:https://opentalk.hk01.com/story/6142f1ab2bed9f00170e39b
/ by

從香港奧運佳績看管治

13/09/2021《思考香港》 朱兆麟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於七月時提出了香港管治者應有的「五個善於」,包括善於在治港實踐中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善於破解香港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善於為民眾辦實事、善於團結方方面面的力量;以及善於履職盡責。 講話內容表達了對治港者執行和領導能力的重視。筆者聯想到港隊於東京奧運會及殘奧會均取得佳績,關鍵是上下一心,多位港隊領隊都表現出色。例如劍擊隊的法國籍教練Gregory ...
Read More
/ by

古蹟保育政策展望

08/09/2021《思考香港》 朱兆麟 新冠肺炎疫情下,要去旅行就要等世界各地疫苗接種更普及、疫情受控才有望成事。雖然不能外遊,但筆者閒暇時重溫昔日旅遊的照片,例如英國、新加坡的古蹟建築都令我印象深刻。這些地方的保育政策,都有值得香港參考學習的地方,特別是與商界合作及重視保育整體性的精神。 古蹟建築代表著城市的文化,保育不單是把建築保留,更應研究將其活化,使之成為不論是於城市居住、遊覽的人都可享受,既能體會古建築之美,又可理解到城市的歷史意義,對當地文化風情留下深刻印象。英國政府就相當重視活化歷史建築,包括與泰特美術館集團合作,於2000年將一座1947年建造的廢棄發電廠,活化成今日倫敦地標之一的泰特現代藝術館;新加坡政府則非單單保存個別古蹟,而是把歷史遺產分為國家古蹟及保護區,重視保留整個地區的歷史、建築風格和氣氛,以營造地區獨特性。 ...
Read More
/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