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扶貧高峰會― 扶貧可能滅貧不行?

P201309280463_photo_1058967

對社福界而言,過去的星期六是歷史性的一天 ― 扶貧委員會公布了第一條官方貧窮線。雖然政府並没有緊接推出扶貧措施,但今次高峰會無疑有積極作用,唯梁特首突然拋出的一句「滅貧是不可能的」令社會對政府解決問題的決心留有一個疑問。

創造討論基礎

設定扶貧線除有助將來量度措施成效,最重要是讓社會集中討論貧窮問題。官方貧窮線定於家庭月入中位數的一半非創新之舉,這是社福界或學界多年來一直倡議的方法,亦沿用自許多國家如美國。扶窮線畫出貧窮的一群,提供了共識基礎去討論貧窮問題。如果没有官方扶貧線,大家各自表述不同的定義,貧窮人口差距可以非常大。不同的數字會混淆市民,當市民没有時間詳細了解時甚至覺得龐大的貧窮人口只源於誇張的計法。

同時,當社會没有共識時亦難以去推動深入的討論。如果在公布貧窮線前詢問市民對貧窮問題的了解,相信大部份人都會認為問題嚴重,但無法指出窮人的數目。有了貧窮線後,傳媒反複報導同一組數字,相信大部份市民都會對貧窮人口的數目有概念,有助市民認識問題,進而積極了解政府和社福界的相關工作。

為何不可滅貧﹖

特首說出這句是因為他認為貧窮是相對貧窮。言下之意即貧窮不僅因為市民缺乏物質,更因為心理上覺得比不起富人,所以可能出現不缺物質但心理貧窮的情況。行會成員葉劉淑儀今年三月就在經濟日報撰文批評相對貧窮不能量度貧窮,因為這會引至經濟愈好,大家收入上升仍有更多貧窮人口的詭異情況,相關論述和特首相似,但這又是否對本港貧窮問題的正確理解﹖

在香港的自由經濟下,如果你「相對」地貧窮了,很大機會同時「絕對」地貧窮了。近幾年香港出現「例行通漲」的情況,無論市民普遍薪酬提升多少甚或減少,商界都會加價,甚至加得比薪酬升幅大。商界多以成本上升為加價藉口,但如果理解成商界看著市民錢包來加價亦不無道理。這造成物價飛漲,貧窮戶即使漲薪了很大機會亦因為加價而得不償失。放眼本港的情況,物質貧窮仍主導了整個問題,特首又何需高瞻遠矚地預早提醒市民呢﹖希望政府在審視貧窮問題時不會高高在上地認為弱勢社群只是心理貧窮而未能對症下藥。

 

鄭皓翔 朱兆麟

 

刊於2013年10月3日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