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體育運動融入生活

HK Park Sports Center

 

在香港,體育賽事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話題。有意見認為,香港人對本地體育比賽冷感,即使有興趣亦只曇花一現,如馬術運動,當奧運閉幕,熱情也隨之逝去。但在另一方面,每年渣打馬拉松均人頭湧湧,為香港一大盛事。還有剛過去的國際七人欖球賽,也是一票難求,眾多港人到場觀賽。究竟為何出現此對比的情況?

 

筆者認為,體育賽事能成為全港盛事,取決於賽事能否讓人有歸屬感,成為市民大眾生活一部分。以渣打馬拉松為例,此賽事之所以吸引港人參與,成為年度盛事,是因為它能讓參賽者挑戰自己,放下日常工作的勞累,在跑道上盡情抒發自我。

 

此外,渣打馬拉松不單與跑步有關,亦可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筆者有幸於今屆馬拉松賽事中加入啦啦隊,為健兒打氣。一眾跑手即使如何辛苦,聽到啦啦隊的打氣聲,均會報以微笑,或豎起拇指。而在跑道上,不少健兒見他人看似挺不住﹑或放慢腳步,便會走近拍拍肩膀,以示鼓勵。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加油與鼓勵中拉近。馬拉松讓人挑戰自我、同時凝聚港人,故此能成為年度盛事,讓港人對它起了感情,成為不少人每年一定參加的盛事。

 

同樣,國際七人欖球賽大受歡迎,亦因其嘉年華般的賽事氣氛,吸引市民一家大小,一起到場觀看。欖球並非香港熱門運動項目,大眾對本地欖球聯賽亦不甚了解,但每年國際七人欖球賽均座無虛席,甚至一票難求。這除因為宣傳得力,亦是因為賽事營造到一種節日氣氛,入場觀眾除了欣賞賽事,亦會與其他觀眾打成一片,感受賽事氣氛。而且,世界眾多強隊雲集於香港大球場龍爭虎鬥,讓觀賞大飽眼福,賽事中更加插表演環節娛樂賓客。正因這些心思,讓國際七人欖球賽成為一年一度的合家歡節目。

 

近年港府積極推行體育普及化,施政報告亦著墨體育發展,提出「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的策略。如要讓體育普及化,單靠受歡迎的欖球和馬拉松的大型賽事並不足夠。香港本身亦不只這兩項運動受人注目,乒乓球、單車等多年來人才輩出,在國際比賽上為香港增添不少獎牌。而足球運動更是香港體壇不可或缺的,只是如今出現缺乏年輕人才及賽事質素下降等問題,使本地職業足球聯賽的受歡迎程度低落。因此,政府和業界如要振興體育,增添活力,提升市民對體育項目的參與度,或可參考國際七人欖球賽及渣打馬拉松的成功例子,讓更多體育項目亦能走進大眾,融入生活。

 

朱兆麟 伍倩欣

 

刊於2013年05月31日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