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生活津貼檢討

rtrt

 

近年香港高通脹持續,工資增長卻未能追上,對於不少已經退休的零收入長者影響更甚。備受爭議的長者生活津貼(長津)去年十二月在一片混亂中經財委會表决過關,通過批准政府「新增」職位處理長津,才能於新的財政年度正式撥款。

 

雖然長者生活津貼最後在立法會通過,但社會以至立法會各政黨都對長者生活津貼甚有意見。立法會各黨派仍對如何修訂方案有不同提議,卻少有一致同意政府所定的界線太高,令受惠的長者人數有限,幾乎所有政黨都要求政府提高個人和夫婦入息限額,甚至取消入息審查。

 

大部分退休長者沒有收入,只依靠子女供養和自己辛勞一生的積蓄過活,因此以本港現時的通脹情況來看,十九萬三千的資產限額似乎有點苛刻。政府庫房的稅收和財政儲備絕對有能力協助更多長者,故此應放寬上限提升至三十萬以上,使更多長者能夠受惠。其次,不少長者仍然不清楚領取津貼的詳情,而社會福利署現時只會為原先正在領取高齡津貼的長者「自動轉換」至新的長者生活津貼。其餘合資格長者則要另外透過郵寄等方式申請,手續雖不算過於繁複,但已經讓部分長者卻步,對計劃的成效大打折扣。而居港規定方面,社署應檢討領取長津長者需於過去一年持續居港的規定,將每年離港限制由56天放寬至183天,令居於內地的長者亦能受惠。對於不少長者而言,內地的生活水平仍較香港為低,而且部分親人居於內地,才選擇於內地退休頤養天年。針對此類長者,政府亦應體諒他們的生活情況,保留合乎長津的申請資格。

 

另外,政府有關部門應密切留意和監察社會部分善終服務公司、保險公司等透過不同方法吸引長者購買他們的產品,利用新的長津計劃為藉口,以「將錢放在其他地方」為由轉移個人資產,使資產限額符合領取長者生活津貼資格,當中可能令騙徒有機可乘。政府應加強宣傳,避免長者因急於領取長津而誤墮騙局。

 

筆者認同政府推出長津的主要目的是扶貧而非敬老,因此需每年檢討計劃成效,金額和發放資格,有效改善低下階層長者的生活質素。政府坐擁龐大財政儲備和盈餘的情況,應該盡力協助有需要的長者,協助他們解決生活困難。政府亦應考慮讓商界和公眾參與捐助長者和弱勢社群,以配對方式鼓勵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使計劃能夠持續發展,讓長者有一個安穩豐盛的退休生活,安享晚年。

 

周天諾

 

刊於2013年05月05日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