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鑒台灣經驗以推動香港「活力長者」發展

22/07/2013 《成報》
胡語桐

「活力長者」這個概念,對大多數香港人來說是較陌生,而這個概念又是香港社會必須要重視的。香港已經步入了老齡化社會,但是香港的社會是否已做好足夠的準備來迎接這一批龐大的老年人口?筆者認為,僅是最基本的醫療和社會保障是不夠的。因為這批長者普遍已經接收到良好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因此這也是筆者為何強調「活力長者」這個理念的原因,其關係到現階段和未來香港長者的生活質量。

「活力長者」(Active Ageing),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指一個最大化實現健康、參與和保障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人們的生活品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提升。正如筆者在文章開頭所講,在香港,活力長者的概念並未得到推廣,因此,處於相同文化圈,經濟發展水平相當,也是同樣步老齡化社會的台灣,其在鼓勵「活力長者」發展的方面的經驗就尤為值得我們借鑒。

在台灣,Active Aging已經由一個相當普遍使用的詞語「樂齡」來表示。相比之下,在香港,社會上似乎還未有一個規範化的詞語來表示這個概念,「活齡」、「活力長者」等眾多詞語都代表該概念。缺乏統一的語彙來表達此概念是阻礙「活力長者」理念在香港推廣的一個原因。

其次,在台灣針對長者的學習中心,即樂齡學習中心也遍布台灣各個地區。以台中市的眾多樂齡學習中心為例,幾乎每個區都會設有樂齡學習中心,並且受到台灣教育部的支援,其開辦的課程也多種多樣,例如書法、跳舞、手工藝品製作、保健知識學習等等,以滿足長者的不同需求。相比之下,香港目前只有香港理工大學的活齡學院是專門針對長者教育的學習中心。由此可見,政府和學術界對該領域的重視程度也是影響「活力長者」理念在香港推廣的原因。

最後,專門針對長者的銀髮產業在台灣的發展也相對成熟一些。以台灣的樂齡生活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為例,這是一家專門針對滿足不同層之長者對於生活用品需求的公司,已經有相當成熟的運營模式,而香港在銀髮產業的發展方面似乎僅僅處於起步階段。因此,筆者希望香港眼光敏銳的商界人士可以發現銀髮產業的新領域,推動「活力長者」。

台灣,作為同香港有相似的華人文化背景、經濟發展程度、人口結構接近的社會,其「活力長者」的相關研究和推廣以及銀髮產業的發展對香港來說都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