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首長第二課 – 人才凝聚力

17/11/2016 《星島日報》

劉麗怡 朱兆麟

特首戰即將開鑼,正好也繼續談談一個地區首長的必要能力:人才凝聚力。一個地區的首長,其自身能力和魅力固然重要,然而香港的政治風氣早已脫離了政治明星效應,不再認為一個好的首長便能取代一切。特別是在香港市民經歷今屆政府後,更是看到團隊的重要性。

今屆政府「豐功偉績」
撇開梁振英本身,光看今屆政府的「豐功偉績」也已經足夠令人哇然。前任發展局局長麥齊光在上任後不足二十日便被廉署拘捕、新任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又爆出劏房事件、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於學生自殺事件及城大天台倒塌後的回應和處理手法極為不當、行會成員林奮強偷步買樓……再加上不時傳出政府班底不和的消息,不同部門之間未能互相合作,就算有好的團隊,也根本不能發揮出其最大效能。簡單而言,現時政府最大問題有二:人才不足、凝聚力不夠。

因此,特首選舉班底的組成猶其重要,如何聚集一班有向心力的有能之士成了重中之重。胡官在回應傳媒問題時曾承認未有班底,認為如果自己成功當選,便自然會有很多人聯絡他,不用擔心沒有班底。他所言固之不虛,然而,這是否一個好的班底組成方法卻值得深思。政府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即使最高長官如何有才能,只要團隊出錯,整個政府還是要承擔一樣的責任。如果本身並沒有相關班底支援,只是被動地等待人才埋班,凝聚力定必十分不足,當遇上問題,其解決能力及效率也叫人成疑。

被動等待 必缺凝聚力
再說,三月選舉,七月上任,用只有短短四個月時間去招攬合適人才擔任三司十二局的主要官員,還要互相配合,這絕對是一個大困難。所以,一個地區首長本身的人才凝聚力十分重要。要看得出誰擁有這一能力,其實單從一個人本身的人際脈絡已可略知一二:第一當然不能人憎鬼厭,連相同立場的人也不能團結起來,莫說團結其他人;第二要能融入到各個政見立場的團體中,得到各方的尊重,這點在香港政治光譜如此多元的社會中猶其重要;第三是本身在政界中的地位要高,身邊才能有相當水平的政治人才。

人才凝聚力與其說是學習回來,不如說是累積回來。在未來的特首選戰中,忠告市民除了看候選人本身外,更應留意其組織班底的能力和凝聚力,才能確保將來政府施政的整體效能和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