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下的冷靜

10/12/2014 《星島日報》
張進樂 朱兆麟

近日佔中運動持續,九二八事件更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這場史無前例的「遮打革命 Umbrella Revolution」,早就超出了各方的想象,其形式、規模、影響…亦已非佔中三子提出的「去飲」能夠相提並論!現在,實非一個良好的時機去討論誰是誰非。原因是社會的輿論爭持不下,兩派的論述也各有支持者。再爭論下去,也不過令本來分裂的社會進一步撕裂下去,無助解決問題之餘,亦不能令香港有任何方面有所裨益。

實在不知如何評價,佔中運動至今居然發展成為一場「無頭」的群眾運動,支持者各自定下不同的目標,而唯一相同的卻是不希望「被騎劫」。然而,作為一個抗爭活動,如此「百花齊放」下又有沒有忘記初衷?環顧歷史,抗爭運動從來都只是一個手段而非一個目標,今日成功引起公眾輿論無疑可以使活動的政治籌碼上升。但,如何才算是「成功爭取」,可以宣告運動結束?如何才能真正推動香港民主進程?這都是參與者缺乏思考的事。

懂開天殺價,亦要會落地還錢
民主之路,從來不易走。尤其是香港作為一個特別行政區,終究無法走出一個中國的框架,亦不可能無視中國在普選行政長官議題上的影響力和參與性。如何求同存異,且重新打開談判桌,成為了當下一刻大眾都無法忽視的問題。而,所謂的談判,並不是單純地叫自己的一方的價。「特首下台,撤回人大框架」等口號當然動聽。但,是否有利談判?又有沒有觸及對方不可接受的底線?一場談判,要衡量、要博奕的事,實在遠較想象中的多。換了你是梁振英,你又會否接受上述「前題」,然後談判呢?

以筆者的愚見,雙方宜盡快促成「有意義」的談判。否則,目前的消耗戰持續,對雙方而言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公民提名,必不可少」是一個口號,還是一個真正的訴求,相信大家心中有數。佔中參與團體實在不宜過份興奮,叫價「愈叫愈辣」,畢竟部份參與者或因警方使用催淚彈才走上街頭的。一但民氣消散前亦未能叫價成功,可能尤如iPhone6一樣淪為「蟹貨」,最終得不償失!因此,一方需放棄口號式的叫價,另一方亦應拋棄呼籲群眾「袋住先」等經已不合宜的策略,各自後退一步,在人大框架下商討普選的細節安排,使香港人普選特首時能夠有Real Choice才是當務之急。如果雙方支持者依舊盲目抱有All or Nothing的態度,而不願意作出讓步。以目前的政治局勢而言,「Nothing」的機會,實在遠較「All」的來得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