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港單車運動看體育項目發展
李慧詩於場地單車世界盃賽勇奪兩項冠軍,勢必再次掀起本港的單車運動熱潮。從黃金寶到李慧詩,香港單車代表隊經過多年的努力取得今天的成就,實在值得有關當 局的大力支持。體育精英項目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立,而是在運動員、教練、大賽經驗和相關設施等各方面配合作長遠投資,才能有所成績。從整體來看,香港單車 運動不只著眼於精英運動的成功,而是單車體育項目的整體策略和推廣,從精英化、盛事化和普及化三方面持續發展單車運動。
香港單車運動作為精英體育項目,發展的過程中曾遇上種種困難。受中國國家體委外派到港的單車教練沈金康,於九十年代著手重建當時缺乏資源,甚至只有業餘車手 的香港代表隊。隨著沈金康與黃金寶二人漸創佳績,回歸後單車項目已經成香港代表性的精英體育項目。由此可見,中港兩地的教練和人材交流有助促進項目水平, 引入國家級教練支援香港精英運動發展,對運動員質素、經驗和比賽戰術有正面幫助,於賽事有更出色的表現。另外,香港單車運動場地存在先天的限制,深化與內 地交流合作,如安排車隊於廣州及內地其他城市公路單車集訓,以至於昆明進行高地訓練,都對精英運動員的訓練有利。
單車運動作為熱門體育項目,香港單車聯會過往便透過“M”品牌計劃資助,舉辦環滬港國際自行車大賽香港站,聯同內地省市進行具國際代表性的賽事,以及香港 BMX黃金聯賽邀請世界各地的精英作賽。現時大型體育活動事務委員會設立了“M”品牌制度及支援計劃,主要是資助於香港舉行邀請外地隊伍及/或個人體育運 動競賽,以及能夠在香港及海外引起廣泛公眾興趣的大型體育活動。憑過往的成功經驗,在未來將軍澳單車場落成後,單車界應積極籌辦年度性的大型單車國際賽 事,以“M”品牌籌辦本地大型單車國際賽事,相信可以成為吸引市民觀賞的年度盛事,擴闊單車運動的普及推廣。
香港雖然是彈丸之地,但是一直都有不少市民於假日踏單車作消閒或康樂活動,部分愛好者更組織業餘單車隊練習。本港現時的單車徑主要分佈新界各區,政府即將完 成接駁現有和新建單車徑,屆時可以提供長達112公里的大型單車徑網路,為市民提供更多活動空間。港島和九龍地區興建單車徑亦成為市區海濱規劃的一部分, 例如東九龍發展的《啟德規劃檢討》便提出以單車徑連接多用途體育場館及旅遊景點,而《港島東海旁研究》和《中環新海濱城市設計研究》亦考慮設單車徑作環保 交通系統。隨着業餘單車隊的數量與日俱增,一般單車徑往往未能滿足需求,引發安全問題,因此,增加全港單車徑應是未來的海濱及康樂發展的規劃方向。
從各方面看香港單車運動的發展,今天的成就是逐步建立和投資所得到的成果。現在這一股單車熱潮,相信能夠令大眾市民更投入運動,亦相應帶動觀賞賽事,鼓勵更多有潛質年青人成為精英運動員,令香港單車隊躋身世界一流之列。
朱兆麟 蔡柏熙
刊於2013年02月01日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