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2.0
04/03/2013《成報》
陸詩 陳啟祥
高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由2004年「網絡2.0」(Web2.0)時代的開始,網絡的發展已不限於技術層面的改變,而是一種觀念的翻新。網絡從單方面的資訊輸入變成雙向的溝通, 科技的演化促進了全球化,「網絡2.0」概念的始創人蒂姆·奥莱利(Tim O′Reilly)意識到這個趨勢會導致政府改變其服務模式,早早提及了政府2.0 (Gov 2.0)的概念。
簡單而言,這概念是將政府演化為服務導向,並以科技為主軸的平台,透過引進社會各方的聲音和互動創造價值。這個以市民作為中心的服務概念,使政府可以透過科技更直接地與市民進行溝通。筆者認為,特區政府應多考慮採納政府2.0的模式, 用其改善市民與政府之間的關係,加強互相溝通。以聯合國電子化政府指標值為例,資訊(e-information)、諮詢(e-consultation) 及參與決策機制(e-decision-making)等三個面向指標組成了政府2.0的重要元素。如將這些概念應用於香港社會上, 政府將更能善用網絡與市民溝通,並有效地在各項決策前接納多方面的意見。筆者相信此舉必定會增強政府的可信度和滿意度。
現時多個決策局以及政治人物均有善用社交網絡與民眾交流, 當中以Facebook最為普及。早期知名的有特首辦開啟的「上亞厘畢道」專頁最廣為人知, 可惜新政府上台後已甚少更新該頁。即便其他官員及議員亦有相關個人專頁, 但礙於網友流量太多, 真正有意義的交流少見, 欠理性的對罵卻更為普遍。 我們除了需要思索政府2.0對於政府與市民間溝通模式的改變以外,其對於政府運作模式長遠的改變也不被忽略。當考慮到電子化的特性包括非實體性以及品質與成本有效性,筆者相信這能夠減低政府與市民溝通的成本,然而負面的效果則是要考慮到對於政府工作人員的工作保證。當更多的程序電子化以後,無可避免的是人手的減少。政府應盡快思考如何為新科技定位, 使其在提升服務素質的同時, 又可配合現時的公務員編制。
此外,電子化也有機會令政府的運作模式變得非人性化。如今大型企業運作模式均離不開千絲萬縷的電子程式,精確地量度每一個細微的項目,以求利益最大化,並少有考慮「人」的因素。但政府必須記住其首項原則是為社會及市民服務,切忌過度使用科技而令政府運作變得冷冰冰,反而形成遙不可及的感覺。
今年的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雖未有重點提出政府的諮詢途徑,但無疑政府2.0是其中一個必須充分考慮的發展方向,固然今天的政府還是政府2.0,政府友善、親和的形象還是首要條件,但要在現時的網絡時代真正走有群眾,就必須在平衡其他因素的情況下,借助科技及網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