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城房屋可持續發展對香港的啟示

dfg

 

本港對房屋的需求日趨殷切,現屆政府亦逐漸意識到房屋供應乃民生問題的重中之重,剛發表的施政報告亦為基層及中產上樓置業提供初步構思 。無可否認,政府實在有責任為港人提供合適居所。筆者在一月初曾透過交流計劃到訪新加坡,並有機會參觀類似本港公屋及居屋的「組屋」,以了解當地房屋規劃。新加坡政府在滿足住屋需要的同時,也充份考慮到「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值得香港參考。

 

概括而言,新加坡政府以營造社會和諧、維持經濟發展及為下一代締造理想居所為指導原則,並由一個跨決策局的委員會研究合適的可持續發展政策。而專司房屋的建屋發展局就訂出「環境、社群、經濟」三大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在環境方面,新加坡與香港在近十年均致力追求更節能環保的樓宇設計,提升綠化空間的同時,也滿足日常居住需要 。

 

社群方面,政府在設計社區及地區政策的時候,透過主動諮詢、研究調查和座談等,切實地了解住戶及業主需要,以提高居民的「屋苑身份」 。例如,在平台花園中設置鼓勵不同年齡住戶逗留消閒的社區設施,讓居民互相認識,以促進互相支持、守望相助的鄰里關係。最近香港施政報告中提出讓區議會動用更多公帑進行地區工程,筆者認為,若將資源用於直接促進社區關係及改善屋苑環境的工程,或者會較創建地標建築,更有利民生。

 

在經濟方面,新加坡政府為無力購買私人樓宇的居民,在人生不同階段可能出現的不同需求訂出相應的房屋策略。政府為年輕夫婦提供各種補助,使他們有可買組屋「上車」。 其後,若夫婦會生兒育女的話,可透過資助和貸款,「升級」至更大單位。最後,長者可以「解鎖」方式,向政府賣回物業,政府每月發放生活費的同時,長者能保留居所至一定年期,過後也會獲安排適當居所。

 

在整個循環中,雖然新加坡組屋的轉售有很多限制,不能如香港般補地價就可自由出售,但卻因而保證了政府資助的組屋可以有充足的供應,以應付基層的住屋需求。政府亦會定期為組屋翻新,以提升物業價值及應付安全需要。更重要的是,由於組屋乃由政府定價,轉售予單身人士和非公民等又有嚴格要求,故組屋樓價屬市民可負擔水平。

 

新加坡在照顧不同人生階段住屋需要之思維及促進鄰里關係的舉措,實在有利社會穩定與長足發展。而隨著「港人港地」的推出,筆者相信長遠而言這仍有助市民置業,如果土地供應充足的話。另外,在產業多元尚需進步的香港,組屋的一些特點如免補地價,則可能有與私樓業主爭利之嫌,此中衝突需妥善平衡。無論如何,新加坡公共房屋政策的經驗,實在對思考本港的房屋問題帶來一點啟迪。

 

周達榮

 

刊於2013年02月18日成報